当前位置:首页 > 百科 > 月亮在古籍中的别称都有哪些? 正文

月亮在古籍中的别称都有哪些?

来源:牛骥同皂网   作者:时尚   时间:2024-04-30 02:12:59

月亮在古籍中的别称都有哪些?

打开御定渊鉴类函卷三,月亮

月文化是古籍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,古人留下大量描写月亮的月亮诗文,其中对月的古籍称呼也大有不同。以下仅举《汉语大词典》中的月亮一些例子,分析一下这些月的古籍别称的属性。为方便本人日后引用,月亮此段后用繁体字书写。古籍

1、月亮自然屬性

1.1月之形狀:輪、古籍盤、月亮餅、古籍鏡、月亮團、古籍壺、月亮櫛、牙、珮環……

1.2月之氣質:冷、冰、晶、玉、清、霜、涼、明、靈、玄、孤、素、寒、白、銀、金(?)……

1.3出現時間:夕、晚、夜、宵……

1.4以月光、月影代月:光、魄、華、輝、照、彩、影(景)……

2、神話屬性

2.1嫦娥神系(及其衍生):嫦娥-玉兔-吳剛-桂樹-搗藥-蟾蜍

2.2望舒神系:望舒-月御

3、哲學屬性

陰陽五行相關

其實三者多是共同出現難以拆分的。筆者從《漢語大詞典》中摘錄部分與月相關的詞語,覼縷如下(《漢語大詞典》成書於眾人之手,釋義或簡或繁):

丹桂:傳說月中有桂樹,因以「丹桂」為月亮的代稱。

▶唐·曹松《中秋月》詩:「遙遙望丹桂,心緒更紛紛。」

▶宋·葛勝仲《虞美人》詞:「一輪丹桂窅窊樹,光景疑非暮。」

麗魄:指月亮。

▶唐·無名氏《對芝草白兔由刺史善政判》:「遂使金英孕彩,奪神葉於芝田;玉毳含輝,接仙毫於麗魄。」

儀景:指月亮。儀,通「娥」。娥,嫦娥。

▶清·魏源《出都前夕夜步月下》詩:「儀景圓缺間,跡留影忽逝。」

珮環:比喻月亮。

▶清·曹寅《中秋西堂待月》詩:「空香浥路飄絲雨,重縠流雲裹珮環。」

兔月:月亮的別名。

▶北周·庾信《七夕賦》:「兔月先上,羊燈次安。」

▶唐·楊師道《闕題》詩:「羊車詎畏青門閉,兔月今宵照後庭。」

兔輪:月亮的別稱。傳說月中有玉兔搗藥,故稱。

▶唐·元稹《夢上天》詩:「西瞻若水兔輪低,東望蟠桃海波黑。」

兔魄:月亮的別稱。

▶《參同契》卷上:「蟾蜍與兔魄,日月無雙明。」

▶元《贈郭判官》詩:「慈烏夜夜向人啼,幾度紗窗兔魄低。」

▶明·劉基《怨王孫》詞:「兔魄又滿,天長鴈短。」

▶《剪燈餘話•江廟泥神記》:「俄而兔魄將低,雞聲漸動。」

冰兔:神話傳說謂月中有白兔,故以「冰兔」代稱月亮。

▶唐·李紳《奉酬樂天立秋夕有懷見寄》詩:「冰兔半升魄,銅壺微滴長。」

冰團:形容月亮潔白明亮如渾圓之冰。

▶宋·梅堯臣《戲作嫦娥責》詩:「正值十月十五夜,月開冰團上東籬。」

冰壺:借指月亮或月光。

▶唐·元稹《獻滎陽公》詩:「冰壺通皓雪,綺樹眇晴煙。」

▶宋·楊萬里《中秋前二夕釣雪舟中靜坐》詩:「人間何處冰壺是,身在冰壺卻道非。」

▶元·馬致遠《青山淚》第三摺:「正夕陽天闊暮江迷,倚晴空楚山疊翠,冰壺天上下,雲錦樹高低。」

▶明·陳所聞《浪淘沙•中秋同皮元素泛月》曲:「秋色老梧桐,月滿遙空。畫橋百尺似飛虹。人向冰壺同載酒,細浪輕風。」

▶清·李基和《戊寅中秋初度月下作》詩:「誰畫雁門今夜裏,山川別樣貯冰壺。」

冰盤:喻指月亮。

▶宋·高觀國《齊天樂•中秋夜懷梅溪》詞:「晚雲知有關山念,澄霄卷開清霽。素景中分,冰盤正溢,何啻嬋娟千里。危欄靜倚。」

▶明·屠隆《綵毫記•祖餞都門》:「羡你學克武庫,才鬱虹梁,志潔冰盤,一任浮雲舒卷。」

▶《紅樓夢》第四八回:「香菱聽了,便拿了詩找黛玉,黛玉看時,只見寫道:‘翡翠樓邊懸玉鏡,珍珠簾外挂冰盤。’」

冰蟾:指月亮。

▶明·湯顯祖《牡丹亭•鬧殤》:「海天悠、問冰蟾何處湧?玉杵秋空,憑誰竊藥把嫦娥奉?」清·惜秋《維新夢•寫本》:「尋秋畫燭,早紅搖深柳書堂。看一派冰蟾瀉冷,聽幾番風馬敲涼。」

冰鑑:指月亮。

▶唐·元稹《月》詩:「絳河冰鑑朗,黃道玉輪巍。」

冰鏡:指月亮。

▶宋·孔平仲《八月十六日翫月》詩:「團團冰鏡吐清輝,今夜何如昨夜時。只恐月光無好惡,自憐人意有盈虧。」

▶元·楊載《夏夜對月》詩:「安得泛舟江海上,坐觀冰鏡落滄波。」

冰魄:指月亮。

▶宋·劉子翬《次韻茂園獨速歌》:「大兒行文學蘇·黃,暗潮無聲走茫茫。小兒分題擬甫·白,手抉蟆頤取冰魄。」

▶元·錢惟善《八月十五夜風雨見月有懷》詩:「玄雲忽開黃道明,顧兔涵秋抱冰魄。」

▶清·魏源《出都前夕與周子堅夜步月下》詩:「但得方寸明,冰魄常同趣。」

▶宋·邵博《念奴嬌》詞:「今日天涯凴馬上,忽見輕盈冰魄。」

決鼻:缺鼻。指兔。傳說月中有兔,因又借指月亮。

▶《太平御覽》卷九•七引三國·魏·宋均《詩緯推度災》注:「‘八月成光,決鼻始明。’決鼻,兔也。」

冷月:月亮。月光給人以清冷之感,故稱。

▶宋·蘇軾《次韻劉景文路分上元》:「華燈閟艱歲,冷月挂空府。」

▶《紅樓夢》第七六回:「寒塘渡鶴影,冷月葬詩魂。」

凍輪:冰輪。比喻又圓又明的月亮。

▶唐·王建《關山月》詩:「關山月,營開道白前軍發。凍輪當磧光悠悠,照見三堆兩堆骨。」

涼蟾:指秋月。

▶唐·李商隱《燕臺詩•秋》:「月浪衡天天宇濕,涼蟾落盡疏星入。」

▶元·劉祁《歸潛志》卷九:「影浸涼蟾窗上見,聲敲寒雨枕邊聞。」

▶清·陳維崧《百字令•己未長安中秋》詞:「坐久涼蟾猶未吐,靄靄暮雲偏結。」亦泛指月亮。

▶宋·晏幾道《阮郎歸》詞:「箇人鞭影弄涼蟾,樓前側帽檐。」

半輪:指半圓的月亮。

▶唐·杜甫《江月》詩:「玉露漙清影,銀河沒半輪。」

半魄:半圓的月亮。

▶唐·張子容《碧池望秋月》詩:「滿輪沈玉鏡,半魄落銀鉤。」

華月:皎潔的月亮。

▶南朝·梁·江淹《雜體詩•效劉楨<感遇>》:「華月照方池,列坐金殿側。」

▶唐·杜甫《夏夜嘆》詩:「昊天出華月,茂林延疏光。」

▶明·劉基《次韻和石末公元夜之作》:「八表流雲澄夜色,九霄華月動春城。」

卿月:月亮的美稱。亦借指百官。語出《書•洪範》:「王省惟歲,卿士惟月,師尹惟日。」孔傳:「卿士各有所掌,如月之有別。」孔穎達疏:「卿士分居列位,惟如月也。」

▶唐·岑參《西河太守杜公輓歌》:「惟餘卿月在,留向杜陵懸。」

▶唐·杜甫《暮春江陵送馬大卿赴闕下》詩:「卿月昇金掌,王春度玉墀。」浦起龍心解:「卿月昇,恩命起召也。」

▶清·趙翼《述庵司寇新刻大集兼懷亡友璞函》詩:「即今奏凱十五年,卿月崇班已屢遷。」

圓光:月亮。

▶唐·李白《古風》之二:「圓光虧中天,金魄遂淪沒。」

▶明·劉基《過秦樓》詞:「圓光易缺,急景難追。」

圓景/圓影:指月亮。

▶三國·魏·曹植《贈徐幹》詩:「圓景光未滿,眾星粲以繁。」

▶南朝·宋·謝靈運《南樓中望所遲客》詩:「圓景早已滿,佳人猶未適。」

▶唐·武元衡《八月十五酬從兄常望月有懷》詩:「坐愛圓景滿,況茲秋夜長。」

▶南朝·梁·沈約《應王中丞思遠詠月》詩:「方暉竟戶入,圓影隙中來。」

圓月:圓的月亮。

▶南朝·梁·江淹《班婕妤》詩:「紈扇如圓月,出自機中素。」

▶唐·常建《西山》詩:「圓月逗前浦,孤琴又搖曳。」

▶魯迅《吶喊•故鄉》:「深藍的天空中,挂着一輪金黃的圓月。」

圓舒:圓月。舒,望舒,為月神駕車之神,用為月亮的代稱。

▶南朝·梁·蕭統《銅博山香爐賦》:「吐圓舒於東嶽,匿丹曦於西嶺。」

圓魄:指月亮。

▶南朝·梁·武帝《擬明月照高樓》詩:「圓魄當虛闥,清光流思延。」

▶唐·張喬《對月》詩之一:「圓魄上寒空,皆言四海同。」

▶宋·劉克莊《念奴嬌》詞:「天風浩動,掃殘暑,推上一輪圓魄。」

地魄:指月亮。

▶唐·李岩《五言》詩:「天魂生白虎,地魄產青龍。」

▶清·黃景仁《月下雜感》詩:「聞道姮娥嫁,於今是結璘。河山收地魄,宮闕爛天銀。」按,《雲笈七籤》卷五五:「日者天之魂,月者地之魄。」

夕兔:古代神話謂月中有兔,故用為月亮的代稱。

▶唐·駱賓王《艷情代郭氏答盧照鄰》詩:「抱膝當窗看夕兔,側耳空房聽曉雞。」

夕月:傍晚的月亮。

▶唐·李白《怨歌行》:「薦枕嬌夕月,卷衣戀春風。」

▶宋·蘇軾《坤成節功德疏文》之七:「右伏以星火西流,方歲功之平秩,夕月既望,昭陰德之致隆。」

夜光:月亮。

▶《楚辭•天問》:「夜光何德,死則又育?」王逸注:「夜光,月也。」

▶三國·魏·曹植《芙蓉賦》:「其始榮也,皦若夜光尋扶桑;其揚暉也,晃若九陽出暘谷。」

▶晉·王嘉《拾遺記•炎帝神農》:「築圓邱以視朝日,飾瑤階以揖夜光。」

夜明:月亮。

▶明·張居正《郊禮新舊考》:「初建圜丘於大祀殿之南,每冬至祀天,以大明、夜明、星辰、風雷從祀。」

夜魄:指月亮。

▶前蜀·韋莊《三堂東湖作》詩:「蟾投夜魄當湖落,嶽倒秋蓮入浪生。」

天眼:古人有日、月乃天之眼睛之說。詩文中常用以指月亮。

▶唐·盧仝《月蝕詩》:「皇天要識物,日月乃化生。走天汲汲勞四體,與天作眼行光明……再得見天眼,感荷天地力。」

▶明·劉基《次韻石末公七月十五夜月蝕詩》:「不知妖怪從何來,惝恍初驚天眼昳。」

太陰:謂月亮。

▶唐·楊炯《盂蘭盆賦》:「太陰望兮圓魄皎,閶闔開兮涼風嫋。」

▶清·龔自珍《敘嘉定七生》:「抱秋樹之晨華,指太陰以宵盟。」

太陰精:指月亮。古人以為月乃太陰之精。

▶唐·張祜《中秋夜杭州玩月》詩:「萬古太陰精,中秋海上生。」

姮娥:借指月亮。

▶宋·王安石《試院中五絕句》之三:「咫尺淹留可奈何,東西虛共一姮娥。」

▶清·楊模《閏六月初七夜月》詩:「半露姮娥能卻暑,廣寒深處玉為樓。」

姱娥:美麗的嫦娥。借指月亮。

▶宋·梅堯臣《得餘干李尉書》詩:「姱娥夜出在寒溪,青銅瑩磨光幾里。」

娥月:即月亮。因傳說月中有嫦娥,故稱。

▶《文選•王僧達<祭顏光祿文>》:「涼陰掩軒,娥月寢耀。」

▶李善注:「姮娥掩月,故曰娥月。」

▶清·唐孫華《張母陳太孺人貞節詩》:「娥月悲掩曜,中歲忽云徂。」

娥輪:月亮。

▶唐·許敬宗《奉和七夕宴懸圃應制》之二:「婺閨期今夕,娥輪泛淺潢。」

娥魄:月亮。

▶唐·許敬宗《奉和九月九日應制》:「鷲嶺飛夏服,娥魄亂雕弓。」

嫦娥:指月亮。

▶明·唐寅《掏水月在手》詩:「玉纖弄水金鈿濕,要捧嫦娥對面看。」

孤月:指月亮。因明月獨懸天空,故稱孤月。

▶唐·王昌齡《送人歸江夏》詩:「曉夕雙帆歸鄂渚,愁將孤月夢中尋。」

▶宋·蘇軾《送小本禪師赴法雲》詩:「孤月挂空碧,是身如浮雲。」

▶宋·楊萬里《月下梅花》詩:「天恐梅花不耐寒,遣將孤月問平安。」

孤蟾:指月亮。

▶《宋史•樂志十五》:「殘霞弄影,孤蟾浮天外,行人觸目是消魂。」

孤輪:指月亮。

▶唐·劉禹錫《奉和中書崔舍人八月十五日夜玩月二十韻》:「迥見孤輪出,高從倚蓋旋。」

▶明·屠隆《綵毫記•汾陽報恩》:「看千峰雲散晚天屯,正孤輪雪霽,寒潭印門,連枯草紅殘燒痕。」

寶鑑:寶鏡。鏡子的美稱,亦以喻月亮。

▶明·謝讜《四喜記•佳期重會》:「湘簾高捲,遙看寶鑑空懸。暗想當年奇遇,美景依然。」

宵暉:指月亮。

▶唐·元稹《春》詩:「晝漏頻加箭,宵暉欲半弓。」

宵月:夜晚的月亮。

▶南朝·宋·鮑照《和王義興七夕》:「宵月向掩扉,夜露方當白。」

▶南朝·陳·顧野王《拂崖篠賦》:「入扇壁之宵月,映沅·澧之驚湍。」

宵魄:指月亮。

▶唐·韓愈《會合聯句》:「夏陰偶高庇,宵魄接虛擁。」

▶廖瑩中注:「宵魄,謂月。」

寒月:清冷的月亮。亦指清寒的月光。

▶唐·李白《望月有懷》詩:「寒月搖清波,流光入窗戶。」

▶元·吳澄《送國子伴讀倪行簡赴京》詩:「不怕狂風妨去鷁,偏愁寒月照棲鴉。」

寒璧:清涼皎潔的璧玉。多喻指月亮。

▶宋·陸游《大醉梅花下走筆賦此》詩:「酒闌江月上,珠樹掛寒璧。」

▶宋·陸游《秋夜獨過小橋觀月》詩:「乍圓素月升寒璧,欲散微雲蹙細鱗。」

寒蟾:指月亮。傳說月中有蟾,故稱。

▶唐·劉禹錫《和汴州令狐相公到鎮改月偶書所懷二十二韻》:「管弦喧夜景,燈燭掩寒蟾。」

▶宋·張銑《玉樹後庭花》詞之二:「青驄一騎來飛鳥,靚妝難好,至今落日寒蟾,照臺城秋草。」

寒魄:指月亮。亦指月光。

▶唐·劉得仁《對月寄雍陶》詩:「圓明寒魄上,天地一光中。」

▶唐·方干《中秋月》詩:「泉澄寒魄瑩,露滴冷光浮。」

▶明·李流芳《過皋亭龍居灣宿永慶禪院同一濂澄心恒可諸上人步月》詩:「氣和空宇澄,寒魄如春露。」

小蟾:指月亮。

▶宋·吳文英《霜葉飛•重九》詞:「小蟾斜影轉東籬,夜冷殘蛩語。」

怨魄:指月亮。

▶明·孫柚《琴心記•長門望月》:「[小旦上]愁難竟,長門望月偏孤零。[淨女婢上]偏孤零,愁人怨魄,淒淒相並。」

明月:光明的月亮。

▶戰國·楚·宋玉《神女賦》:「其少進也,皎若明月舒其光。」

▶唐·張若虛《春江花月夜》詩:「春江潮水連海平,海上明月共潮生。」

明蟾:古代神話稱月中有蟾蜍,後因以「明蟾」為月亮的代稱。

▶唐·舒元輿《坊州按獄蘇氏莊記室二賢自鄜州走馬相訪》詩:「陽烏忽西傾,明蟾挂高枝。」

▶明·劉基《次韻和十六夜月再次韻》:「永夜涼風吹碧落,深秋白露洗明蟾。」

明鏡:喻月亮。

▶唐·杜甫《八月十五夜月》詩之一:「滿目飛明鏡,歸心折大刀。」

▶明·劉基《怨王孫》詞:「明鏡飛上青天,照無眠。」

▶明·高柄《賦得羅浮霜月懷二逸人》:「夢回明鏡沒,寂歷聞幽蛩。」

晶盤:指月亮。

▶清·龔鼎孳《念奴嬌•中秋得南鴻喜賦用東坡中秋韻》詞:「小字鴛鴦顛倒認,憑仗晶盤凝碧。」

▶清·龔自珍《憶瑤姬》詞:「定萬古長對晶盤,斂莊嚴寶相,獨坐嬋媛。」

晶輪:指月亮。

▶清·陳維崧《念奴嬌•送韓聞西之吳門》詞:「前月中秋,停片舸,特地來聽絲竹。爛醉高歌,墊巾側帽,飽看晶輪沐。」

晶餅:指月亮。

▶清·陳維崧《百字令•庚申長安閏中秋》詞:「再瀉金波,重懸晶餅,分外鋪晴雪。」

月亮:月球的通稱。通常指其明亮的部分,故稱。語出唐·李益《奉酬崔員外副使攜琴宿使院見示》詩:「庭木已衰空月亮,城砧自急對霜繁。」

▶清·李光庭《鄉言解頤•月》:「月者,太陰之精。然舉世鄉言無謂太陰者,通謂之月亮。唐·李益詩……以‘繁’對‘亮’,言其光也。相習不察,遂若成月之名矣。或曰月兒。」

▶《官場現形記》第十二回:「不如等到下半夜月亮上來,潮水來的時候。」

月兔:指月中的白兔。亦借指月亮。

▶《舊唐書•曆志二》:「月欲有蝕,先月形搖振,狀若驚懼,月兔及側月色黃如有憂狀。」

▶唐·黃滔《省試內出白鹿宣示百官》詩:「形奪場駒潔,光交月兔寒。」

月華:月亮。

▶北周·庾信《舟中望月》詩:「舟子夜離家,開舲望月華。」

▶前蜀·韋莊《搗練篇》詩:「月華吐豔明燭燭,青樓婦唱擣衣曲。」

▶清·納蘭性德《臺城路•上元》詞:「闌干敲遍。問簾底纖纖,甚時重見。不解相思,月華今夜滿。」

▶郭沫若《瓶》詩之八:「我相信這不是甚麼犯罪,白雲抱着月華何曾受毀?」

月天:指月亮或月光。

▶唐·皮日休《華山煉師所居》詩:「深夜寂寥存想歇,月天時下草堂來。」

▶宋·陸游《山園雜詠》之一:「花徑糝紅供晚醉,月天生暈作春寒。」

月姊:借指月亮。

▶清·孫枝蔚《無題次彭駿孫王貽上韻》:「安得人今同月姊,關山從未隔明粧。」

月娥:指傳說的月中仙子。亦借指月亮。

▶唐·孟郊《看花》詩之一:「月娥雙雙下,楚艷枝枝浮。」

▶五代·牛希濟《臨江仙》詞:「簫鼓聲稀香燼冷,月娥斂盡灣環。」

▶明·陳繼儒《珍珠船》卷三:「周王者,有道術,中秋夜會,有月色方瑩,謂坐客曰:‘我能挈月置之懷袂。’因取箸數百條,繩而駕之,曰:‘我梯取此月娥。’以手舉月,懷中出寸許,光色照爛,寒入肌骨。」

▶清·孫枝蔚《題梨園圖》詩:「弟子教成月娥笑,能得花前聽幾回。」

月婆:傳說中的月中仙子。也借指月亮。

▶《檮杌閑評》第二七回:「仙風道骨自逍遥,勝似月婆容貌。」

月子:月兒,月亮。

▶唐·段成式《酉陽雜俎•壺史》:「有唐居士,土人謂百歲人,楊謁之,因留楊止宿。及夜,呼其女曰:‘可將一下弦月子來。’其女遂貼月於壁上,如片紙耳。

▶唐即起祝之曰:‘今夕有客,可賜光明。’言訖,一室朗若張燭。」

▶宋·趙彥衛《雲麓漫鈔》卷九:「月子彎彎照幾州,幾家歡樂幾家愁……此兩句乃吳中舟師之歌。」

▶元·繆侃《和西湖竹枝詞》:「初三月子似彎弓,照見花開月月紅。」

▶清·曹寅《賀新郎•夜間耳鳴息飲藥釀微酣四疊前韻寄又昭序皇》詞:「喚起東鄰絃月子,共吟成、對影三人者。」

月彩:月亮的光澤。亦借指月亮、月影。

▶南朝·梁·沈約《齊竟陵王題佛光記》:「日華月彩,炤曜天外。」

▶唐·丁澤《上元日夢王母獻白玉環》詩:「似見霜姿白,如看月彩彎。」

▶唐·杜牧《奉和僕射相公即事書成四韻》:「昭陽殿下風迴急,承露盤中月彩圓。」

月影:映於水中或隱約於雲間的月亮影子。亦指月亮。

▶《三輔黃圖•池沼》:「影蛾池,武帝鑿池以翫月,其旁起望鵠臺,以眺月影入池中,使宮人乘舟弄月影,名影蛾池,亦曰眺蟾宮。」

▶唐·楊師道《奉和詠弓》:「霜重麟膠勁,風高月影圓。」

▶田汝成《西湖游覽志餘•熙朝樂事》引明·俞鳴玉詩:「中宵映雪讀《離騷》,坐待虛窗月影高。」

月御/月馭:古代神話中為月亮駕車的神。亦借指月亮。

▶《初學記》卷一引《淮南子》:「月一名夜光,月御曰望舒,亦曰纖阿。」

▶《史記•司馬相如列傳》「纖阿為御」裴駰集解引《漢書音義》:「纖阿,月御也。」

▶司馬貞索隱引樂產曰:「纖阿,山名,有女子處其巖,月歷巖度,躍入月中,因名月御也。」

▶清·曹寅《雨霽半閣玉蘭初開憶西軒依安節韻》:「有分千卮迎月御,儘傾殘醞洗梅粧。」

▶《鏡花緣》第六七回:「功媲風媧之煉石,道符月馭以行天。」

月明:指月亮;月光。

▶唐·李益《從軍北征》詩:「磧裏征人三十萬,一時回向月明看。」

▶明·寓山居士《魚兒佛》第一齣:「白蘋紅蓼綠簑衣,青海灘頭一釣磯。只恐夜靜水寒魚不餌,滿船空載月明歸。」

月晷:月影,月亮。

▶南朝·宋·謝莊《舞馬賦》:「月晷呈祥,乾維效氣。」

月杵:傳說月宮中搗藥之杵。亦借指月亮。

▶唐·李商隱《寓懷》詩:「星機拋密緒,月杵散靈氛。」

▶叶蔥奇注:「月杵,月中擣藥杵。」

▶唐·王初《送陳校勘入宿》詩:「銀臺級級連青漢,桂子香濃月杵低。」

▶《鏡花緣》第八八回:「令徵於是開芳庖、設華俎、裹朮糧、命椒醑、左笙鞀、右鐘呂、懸風鈴、笑月杵。」

月櫛:木梳似的月亮。指弦月。

▶郭沫若《北戴河一夕即景》詩:「燈臺明滅東山上,月櫛依稀碧落中。」

月桂:神話傳說裡的月中桂樹。亦借指月亮、月光。

▶南朝·梁元帝《刻漏銘》:「宮槐晚合,月桂宵暉。」

▶《初學記》卷一引南朝·陳·張正見《薄帷鑒明月詩》:「長河上月桂,澄彩照高樓。」一本作「桂月」。

▶前蜀·杜光庭《普康諸公主為皇帝修金籙齋詞》:「伏願皇帝明齊月桂,壽比天榆。」

▶《紅樓夢》第四八回:「月桂中天夜色寒,清光皎皎影團團。」

月靈:月亮的代稱。亦比喻皇后、太后。語本南朝·宋·謝莊《月賦》:「日以陽德,月以陰靈。」

▶《南齊書•樂志》:「昭皇后神室奏《凱容樂》歌辭:月靈誕慶,雲端開祥。」

▶《魏書•崔光傳》:「伏惟皇太后月靈炳曜,坤儀挺茂,誕育帝躬,維興魏道。」

月窟:傳說月的歸宿處。亦指月宮;月亮。

▶《漢武帝內傳》:「仰上升絳庭,下游月窟阿。」

▶唐·岑參《獻封大夫破播仙凱歌》之二:「官軍西出過樓蘭,營幕傍臨月窟寒。」

▶宋·邵雍《秋懷》詩之三二:「脫衣掛扶桑,引手探月窟。」

▶晉·摯虞《思游賦》:「觀玄鳥之參趾兮,會根壹之神籌;擾毚兔于月窟兮,詰姮娥于蓐收。」

▶唐·盧肇《天河賦》:「光連月窟,何慚媚以懷珠;影照天津,豈愧淨而如練。」

▶宋·王禹偁《商山海棠》詩:「桂須辭月窟,桃合避仙源。」

▶明·謝讜《四喜記•禁苑奇逢》:「玉兔豈嘗離月窟,竹狸空想喫天鵝。」

▶《紅樓夢》第五十回:「寶琴也忙笑道:‘月窟翻銀浪。’湘雲忙聯道:‘霞城隱赤標。’」

月精:神話傳說中的月的精靈。亦借指月亮。

▶《初學記》卷一引《淮南子》:「羿請不死之藥於西王母,羿妻姮娥竊之奔月,託身於月,是為蟾蠩,而為月精。」

▶《漢書•敘傳下》:「元后娠母,月精見表。」按,《元后傳》:「初,李親任政君(元后)在身,夢月入其懷。」

月色:月光,亦指月亮。

▶唐·李華《吊古戰場文》:「日光寒兮草短,月色苦兮霜白。」

▶宋·陳師道《寒夜有懷晁無斁》詩:「燈花頻作喜,月色正可步。」

▶《醒世恒言•灌園叟晚逢仙女》:「﹝崔玄微﹞乘着月色,獨步花叢中。」

▶唐·王昌齡《和振上人秋夜懷士會》:「郭外秋聲急,城邊月色殘。」

▶《金瓶梅詞話》第十五回:「怕怎的,待月色上來的時候,奴送三位娘去。」

月輪:圓月。亦泛指月亮。

▶北周·庾信《象戲賦》:「月輪新滿,日暈重圓。」

▶唐·皮日休《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》詩:「玉顆珊珊下月輪,殿前拾得露華新。」

▶宋·陸游《冬夜月下作》詩:「煌煌斗柄插天北,焰焰月輪生海東。」

▶元·尹廷高《蘆溝曉月》詩:「滔滔流水去無聲,月輪正挂天西角。」

▶清·沈覆《浮生六記•閨房記樂》:「七月望,俗謂之鬼節,芸備小酌擬邀月暢歡,夜忽陰雲如晦。

▶芸愀然曰:‘妾能與君白頭偕老,月輪當出。’余亦索然。」

▶郭沫若《殘春及其他•牧羊哀話三》:「尹媽很傷心地哭了起來,恰巧那天上的月輪,也被一朵鵲黑的烏雲遮了去,愈覺得令人凄楚。」

月鏡:石鏡名。因石白如月色,故名。亦借指月亮。

▶晉·王嘉《拾遺記•周靈王》:「時異方貢玉人、石鏡,此石色白如月,照面如雪,謂之‘月鏡’。」

▶唐·李嶠《八月奉教作》詩:「月鏡如開匣,雲纓似綴冠。」

▶唐·皇甫湜《出世篇》詩:「西摩月鏡,東弄日珠。」

月陰:月影。借指月光、月亮。

▶南朝·齊·謝朓《奉和隨王殿下詩》之一:「閒階塗廣露,涼宇澄月陰。」

▶南朝·齊·謝朓《奉和隨王殿下詩》之三:「月陰洞野色,日花麗池光。」

▶周偉《痛哭周烈士實丹》詩:「那堪重讀《悲秋集》,恍見英雄傍月陰。」

月魂:指月亮;月光。

▶唐·皮日休《茶中雜詠•茶甌》:「圓似月魂墮,輕如雲魄起。」

▶宋·王安石《與微之同賦梅花得香字》詩之一:「好借月魂來映燭,恐隨春夢去飛揚。」

▶郭沫若《女神•棠棣之花》:「姐願化月魂,幽光永照弟。」

月魄:指月初生或圓而始缺時不明亮的部分。亦泛指月亮,月光。道教語。以日為陽,稱日魂;以月為陰,稱月魄。

▶《漢武帝內傳》:「致日精得陽光之珠,求月魄獲黃水之華。」

▶唐·李商隱《街西池館》詩:「疏簾留月魄,珍簟接煙波。」

▶元·柯九思《送林彥清歸永嘉》詩:「遙瞻廣寒殿,素娥正憑闌。白兔擣月魄,指顧成神丹。」

▶清·百一居士《壺天錄》卷上:「日月合璧……旋見一紅一黑者,大如車輪,並行而上,不差累黍。紅者,熾若火毬,光華四射;黑者,色甚晦,暗如潑墨,蓋即晦夜之月魄也。」

▶章炳麟《四感論》:「又觀月魄與海水者,終日折旋,而今月之明,不能加於古月;今潮之盛,不能過於古潮。安得所謂進化者。」

朏魄:新月的月光。亦用為農曆每月初三日的代稱。猶月形。借指月亮圓缺明暗的變化。借指月亮。

▶晉·庾闡《海賦》:「朏魄昏微,乍明乍沒。」

▶《文選•顏延之<應詔讌曲水作詩>》:「朏魄雙交,月氣參變。」

▶李善注:「朏魄雙交,謂三日也。凡朏魄之交,皆在月三日之夕。」

▶宋·吳自牧《夢粱錄•浙江》:「是故隨日而應月,依陰而附陽,盈於朔望,消於朏魄,虛於上下弦,息於輝朒,故潮有大小焉。」

▶《新唐書•曆志三下》:「日,君道也,無朏魄之變;月,臣道也,遠日益明,近日益虧。」

▶宋·梅堯臣《寄維陽許待制》詩序:「主人持出紫石屏,上有朏魄桂樹婆娑而枝虯。」

望舒:神話中為月駕車的神。借指月亮。

▶《楚辭•離騷》:「前望舒使先驅兮,後飛廉使奔屬。」王逸注:「望舒,月御也。」

▶元·劉壎《隱居通議•駢儷三》:「令望舒、飛廉使奔屬,雜瑤象以駕龍。」

▶明·何景明《告咎文》:「飭望舒以馳範兮,戒羲和以正御。」

▶景耀月《長歌行》:「望舒御月控驊騮,羲和兄弟馳八騶。」

▶漢·張衡《歸田賦》:「于時曜靈俄景,繼以望舒,極盤遊之至樂,雖日夕而忘劬。」

▶《後漢書•蔡邕傳》:「元首寬則望舒朓,侯王肅則月側匿。」李賢注:「望舒,月也。」

▶晉·張協《雜詩》之八:「下車如昨日,望舒四五圓。」

▶唐·耿湋《喜侯十七校書見訪》詩:「誰為(謂)須張燭,涼空有望舒。」

桂兔:指月亮。傳說月中有桂樹、玉兔,故稱。

▶唐·韓偓《元夜即席》詩:「桂兔韜光雲葉重,燭龍銜耀月輪明。」

▶明·李東陽《太皇太后輓歌詞》之十:「桂兔秋逾好,軒龍晚更輝。」

桂月:指月亮。傳說月中有桂樹,故稱。

▶《樂府詩集•雜曲歌辭八•東飛伯勞歌》:「南窗北牖桂月光,羅帷綺帳脂粉香。」

▶北周·庾信《終南山義谷銘》:「桂月危懸,風泉虛韻。」

▶唐·黃滔《狎鷗賦》:「至若海鏡秋碧,天藍霽青,磨開桂月於浩渺,畫出蓬山於杳冥。」

桂蟾:指月亮。傳說月宮有桂樹和蟾蜍,故稱。

▶唐·盧照鄰《贈益府裴錄事》詩:「朝看桂蟾晚,夜聞鴻雁度。鴻度何時還?桂晚不同攀。」

水月:指明凈如水的月亮。

▶唐·鄭谷《南康郡牧陸肱郎中辟許棠先輩為郡從事有寄贈》詩:「夜清僧伴宿,水月在松梢。」

▶《花月痕》第十回:「小飲偶然邀水月,謫居猶得住蓬萊。」

海蟾:指月亮。

▶宋·梅堯臣《聞角》詩:「高樹朝光動,城頭落海蟾。」

海鏡:指月亮。

▶明徐渭《泊閶門值閏月中秋》詩:「天上桂輪長若滿,人間酒盞莫嫌多。虹橋一散能追不,海鏡孤飛奈墮何。」

清涼宮:指月亮。神話傳說謂月中有宮,清虛廣寒,故稱。

▶唐·柳宗元《自衡陽移桂十餘本植零陵所住精舍》詩:「路遠清涼宮,一雨悟無學。」

清蟾:稱澄澈的月亮。因傳說月中有蟾蜍,故以蟾代稱月。亦用以比喻圓鏡。

▶宋·張先《于飛樂令》詞:「寶奩開,菱鑑靜,一掬清蟾。」

▶宋·賀鑄《采桑子•羅敷歌》詞:「犀塵流連。喜見清蟾似舊圓。」

▶宋·范成大《代人七月十四日生朝》詩:「已饒瑞莢明朝滿,先借清蟾一夜圓。」

清質:指月亮。

▶南朝·宋·謝莊《月賦》:「升清質之悠悠,降澄暉之藹藹。」

澹月:清淡的月光。亦指月亮。

▶宋·蘇軾《淮上早發》詩:「澹月傾雲曉角哀,小風吹水碧鱗開。」

▶金·元好問《橫波亭為青口帥賦》詩:「疏星澹月魚龍夜,老木清霜鴻雁秋。」

▶清·趙慶熹《香銷酒醒•沈醉》曲:「等得還家,澹月剛剛上碧紗。親手遞杯茶,軟語呼名罵。」

靈蟾:月亮。傳說月中有蟾,故稱。

▶宋·梅堯臣《李康靖少傅夫人輓詞》之一:「寶劍知終合,靈蟾已隕西。」

爛銀盤:喻指月亮。

▶唐·盧仝《月蝕詩》:「爛銀盤從海底出,出來照我草屋東。」

▶清·陳維崧《念奴嬌•月夜看桂花》詞:「恰值爛銀盤又上,冷浸水晶宮闕。」

▶清·陳維崧《賀新涼•汴京中秋月下感懷》詞:「可惜宋家陵闕改,爛銀盤、依舊當空掛。」

玄兔:指月亮。

▶《文選•謝莊<月賦>》:「引玄兔於帝臺,集素娥於後庭。」李周翰注:「玄兔,月也。月中有兔象,故以名焉。」

▶唐·白行簡《新月誤驚魚賦》:「桂影西南,盡迷玄兔;與波上下,難晦紫鱗。」

▶宁調元《八月十五夜漫書一律》:「玉宇瓊樓最高處,一天霾霧撥難開。祇憐玄兔千年冷,不見靈槎八月來。」

玄度:月亮。

▶漢·劉向《列仙傳•關令尹贊》:「尹喜抱關,含德為務,挹漱日華,仰玩玄度。」

玄燭:指月亮。

▶三國·魏·曹丕《答繁欽書》:「白日西逝,清風赴闈,羅帷徒袪,玄燭方微。」

玄陰:指月亮。

▶唐·柳宗元《天對》:「玄陰多缺,爰感厥免。」

▶唐·元稹《賦得九月盡》詩:「玄陰迎落日,涼魄盡殘鉤。」

玉兔:指月亮。

▶唐·韓琮《春愁》詩:「金烏長飛玉兔走,青鬢長青古無有。」

▶元·金仁杰《追韓信》第二摺:「明滴溜銀蟾似海山,光燦爛玉兔照天關。」

▶《說岳全傳》第十三回:「一路說,一路行,不多時,早已金烏西墜,玉兔東昇。」

玉杵:傳說月中有白兔持杵搗藥,因以玉杵指月亮。

▶明·湯顯祖《牡丹亭•鬧殤》:「玉杵秋空,憑誰竊藥把嫦娥奉。」

玉蟾/玉蜍/玉蟾蜍:月亮的別稱。

▶明·無名氏《飛丸記•月下傷懷》:「抬頭問玉蟾,一樣團圞,幾般堪翫。」

▶明徐復祚《紅梨記•詩要》:「天上玉蜍欣獨占,河中匹鳥恨難招,何時琴瑟調。」

▶唐·褚載《月詩》逸句:「星斗離披煙靄收,玉蟾蜍耀海東頭。」

玉鑑:喻皎潔的月亮。

▶宋·梅堯臣《次韻答王景彝聞余月下與內飲》:「仰頭看月見新鴻,形影雙飛玉鑑中。」

▶金路鐸《衛州贈子深節度》詩:「平分玉鑑漁村晚,四望黃雲寡婦秋。」

▶明·李維楨《日方升賦》:「代玉鑑以相摩,運璇穹而罔息。」

玉鈴:道教語。指月亮。

▶《雲笈七籤》卷五一:「二景纏綿,雙神洞明。右迴金鐺,左旋玉鈴。」

玉魄:月亮的別名。

▶唐·春臺仙《游春臺》詩:「玉魄東方開,嫦娥逐影來。」

▶明·何景明《十七夜月思》詩:「含顰回玉魄,揚采憶娥眉。」

▶明·王世貞《八月十五夜濟寧池亭別子與》詩:「玉魄斜穿樹,金波細溢卮。」

瑞月:象徵吉祥的月亮。

▶唐·張仲素《聖明樂》詩:「九陌祥煙合,千春瑞月明。宮花將苑柳,先發鳳皇城。」

▶宋·吳自牧《夢粱錄•孟冬行朝饗禮遇明禋歲行恭謝禮》:「天意好,祥風瑞月,時正當小春天氣,禁街十里香中,御輦萬紅影裏。」

瑤兔:指月亮。

▶唐·王勃《上明員外啟》:「側聞金烏聳轡,俯圓燧而抽光;瑤兔浮輪,候方諸而吐液。」

▶唐·黃滔《丈六金身碑》:「一夕雨歇天清,風微月明,瑤兔無煙,銅龍有聲。」

瑤月:月亮的美稱。

▶唐·令狐楚《還珠亭賦》:「掩星彩,迷瑤月。」

▶金·王庭筠《清平樂•應制》詞:「瓊枝瑤月,簾捲黃金闕。」

瑤輪:玉輪。指月亮。

▶明·夏完淳《大哀賦》:「不意瑤輪無長炯之期,玉歷有中屯之會。」

璧月:對月亮的美稱。

▶南朝·梁·簡文帝《慈覺寺碑序》:「龍星啟曜,璧月儀天。」

▶前蜀·韋莊《咸通》詩:「諸郎宴罷銀燈合,仙子遊回璧月斜。」

▶魯迅《而已集•談「激烈」》:「今是中秋,璧月澄澈。」

白兔:月亮的代稱。傳說月中有白兔,故稱。

▶北周·庾信《宮調曲》之三:「金波來白兔,弱木下蒼烏。」

▶唐·杜甫《八月十五夜月》詩之一:「此時瞻白兔,直欲數秋毫。」

▶唐·方干《歲晚苦寒》詩:「白兔沒已久,晨雞僵未知。」

碧華:皎潔的月亮。

▶唐·李賀《古悠悠行》:「白景歸西山,碧華上迢迢。」

碧月:清澈的月亮。

▶明·吳承恩《移竹寺中得詩》之六:「碧月入簾深,紅塵閉門遠。」

素舒:月的別稱。舒指望舒,古代傳說中為月亮駕車的仙人。

▶《文選•謝朓<齊敬皇后哀策文>》:「軒曜懷光,素舒佇德。」

▶李周翰注:「素舒謂月,亦比后妃也。」

蜍兔:借指月亮。俗傳月中有蟾蜍、玉兔,故稱。

▶清·陳維崧《風流子》詞:「歎世上雞蟲,笑人寂寂;天邊蜍兔,去我堂堂。」

蟾蜍:亦作「蟾蠩」。亦作「蟾諸」。《後漢書•天文志上》「言其時星辰之變」南朝·梁·劉昭注:「羿請無死之藥於西王母,姮娥竊之以奔月……姮娥遂託身於月,是為蟾蠩。」後用為月亮的代稱。

▶唐·杜甫《八月十五夜月》詩之二:「刁斗皆催曉,蟾蜍且自傾。」

▶明·劉基《水龍吟•夜聞銅瓶湯響作》詞:「玉釭開盡丹葩,畫簷深宿蟾蜍影。」

▶清·金農《東岡臥病》詩:「蟾蜍兩歲照秋林,忽忽奚堪百感侵。」

蜍蟾:即蟾蜍。借指月亮。

▶唐·賈島《夜坐》詩:「蟋蟀漸多秋不淺,蜍蟾已沒夜應深。」

蟾魄:月亮的別名。亦指月色。

▶唐·元稹《紀懷贈李戶曹》詩:「華表當蟾魄,高樓挂玉繩。」

▶唐·顧甄遠《惆悵》詩之二:「禁漏聲稀蟾魄冷,紗廚筠簟波光淨。」

▶清·鈕琇《觚賸•酒兵》:「佳時怡遇蟾魄圓,觸著狂懷興蓬勃。」

▶《花月痕》第五回:「彩雲三素,忽散魚鱗;寶月一奩,旋虧蟾魄。」

蟬蜍:傳說月中有三足蟾蜍,因借指月亮。蟬,通「蟾」。

▶南唐·李中《題徐五教池亭》詩:「曉香憐杜若,夜浸愛蟬蜍。」

蟾宮:月宮;月亮。

▶唐·許晝《中秋月》詩:「應是蟾宮別有情,每逢秋半倍澄清。」

▶明·朱鼎《玉鏡臺記•閨思》:「歲月易推遷,倏爾經年,又是秋之半,蟾宮幾缺圓。」

▶清程麟《此中人語•紅樓夢竹枝詞》:「鎮日蟾宮鎖不開,紫雲何日上瑤臺。」

蟾月:月亮。

▶唐·黃滔《酬俞鈞》詩:「莫論蟾月無梯接,大底龍津有浪翻。」

西蟾:指月亮。

▶宋·張先《江城子》詞:「金字半開香穗少,愁不寐,恨西蟾。」

踆兔:古代傳說月亮中居有玉兔,後因以「踆兔」借指月亮。

▶清程晉芳《游太學觀石鼓》詩:「赤烏踆兔猶朦朧,六經聚訟如蟻叢。」

軒轅鏡:喻月亮。

▶明·常倫《山坡羊•賞月》曲:「嘆人世陰晴不定,想兔魄今宵偏瑩。山銜樹捧擁出軒轅鏡。」

輪彩:指月亮。

▶唐·許渾《鶴林寺中秋夜翫月》詩:「中秋雲盡出滄海,半夜露寒當碧天。輪彩漸移金殿外,鏡光猶挂玉樓前。」

通明:喻指明月。

▶峻青《秋色賦•記威海》:「這是一座三萬多人口的小城,樸素而整齊的房屋,沿着海灘,從北面的奈古山麓一直伸展到南面的金線頂山坡,逶迤十餘里,形如一鉤通明。」

金娥:指神話傳說月中女神嫦娥。亦借指月亮。

▶唐·許敬宗《奉和喜雪應制》:「騰華承玉宇,凝照混金娥。」

▶唐·李白《明堂賦》:「玉女攀星于網戶,金娥納月于璇題。」

金波:謂月光。借指月亮。

▶《漢書•禮樂志》:「月穆穆以金波,日華燿以宣明。」

▶顏師古注:「言月光穆穆,若金之波流也。」

▶南朝·齊·謝朓《暫使下都夜發新林至京邑贈西府同僚》詩:「金波麗鳷鵲,玉繩低建章。」

▶宋·司馬光《閏正月十五日夜監直對月懷諸同舍》詩之一:「霧淨金波溢,天開碧幕空。」

▶唐·白居易《對琴待月》詩:「玉軫臨風久,金波出霧遲。」

▶唐·羊士諤《和武相早朝中書候傳點書懷奉呈》:「耿耿金波缺,沉沉玉漏稀。」

▶明·李瀚《十五夜立秋對月》詩:「金波圓靜夜,銀漢近前楹。」

金精:指月亮。

▶《初學記》卷一引《河圖帝覽嬉》:「月者,金之精也。」

▶唐·陳陶《旅泊塗江》詩:「斷沙雁起金精出,孤嶺猿愁木客歸。」

▶明·湯式《小梁州•題梧月堂》套曲:「滿目清空,金精光射玉壺冰。」

金蟾:月亮的別稱。神話傳說月中有蟾蜍,故稱。語本漢·張衡《靈憲》:「羿請不死之藥於西王母,姮娥竊之以奔月……遂託身於月,是為蟾蠩。」

▶唐·令狐楚《八月十七日夜書懷》詩:「金蟾著未出,玉樹悲稍破。」

▶明·高啟《賦趙王孫家琵琶詩》:「夢斷金蟾隔煙小,青塚理聲秋不曉。」

金鑑/金鑒:比喻月亮。

▶宋·梅堯臣《晚過天漢橋堤上行》詩:「海月開金鑑,河冰臥玉虯。」

金鏡:比喻月亮。

▶唐·元稹《泛江翫月》詩:「遠樹懸金鏡,深潭倒玉幢。」

▶宋·陸游《隔浦蓮近拍》詞:「煙霏散,水面飛金鏡,露華冷。」

▶宋·劉克莊《水調歌頭•癸卯中秋作》詞:「競看姮娥金鏡,爭信仙人玉斧,費了一番修。」

金餅:比喻月亮。

▶宋·蘇舜欽《和解生<中秋月>》:「銀塘通夜白,金餅隔林明。」

▶宋·胡仔《苕溪漁隱叢話後集•六一居士》:「《中秋夜待月詩》,和者數人……孫平父一聯云:‘坐待銀盤生海底,俄驚金餅上雲頭。’」

銀葩:指月亮。

▶元本高明《琵琶記•伯喈牛小姐賞月》:「玉作人間秋萬頃,銀葩點破琉璃。」錢南揚校注:「銀葩,也即指月。」

銀蟾:月亮的別稱。傳說月中有蟾蜍,故稱。

▶唐·白居易《中秋月》詩:「照他幾許人腸斷,玉兔銀蟾遠不知。」

▶元·金仁杰《追韓信》第二摺:「正天淡雲閑,明滴溜銀蟾似海山。」

▶清·王韜《淞濱瑣話•田荔裳》:「一夕宴罷,宿蝶未來,銀蟾猶皎。」

闇魄:指月亮。

▶唐·許敬宗《奉和秋月即目應制》:「規空升闇魄,籠野散輕煙。」

陰兔:月亮的別名。月為陰精,又相傳月中有玉兔,故稱。

▶南朝·梁簡文帝《大法頌》序:「陰兔兩重,陽烏三足。」

▶北周·庾信《秦州天水郡麥積崖佛龕銘》:「陰兔假道,陽烏迴翼。」

▶唐·李白《大獵賦》:「陽烏沮色於朝日,陰兔喪精於明月。」

陰宗:指月亮。

▶《禮記•月令》「﹝孟冬之月﹞天子乃祈來年于天宗」孔穎達疏引漢·蔡邕曰:「日為陽宗,月為陰宗。」

陰怪:指月亮。

▶唐·元稹《有酒》詩之九:「陽烏撩亂兮屋上棲,陰怪跳趫兮水中躍。」

陰靈:月亮。

▶《文選•謝莊<月賦>》:「日以陽德,月以陰靈。」

▶李善注:「月者陰之精也。」

▶《南齊書•天文志贊》:「陽精火鏡,陰靈水存,有稟有射,代為明昏。」

▶明·劉基《步虛詞》之四:「東溟升陽曜,西海生陰靈。」

陰精:指月亮。

▶漢·丁鴻《日食上封事》:「月者陰精,盈毀有常,臣之表也。」

▶唐徐敞《月映清淮流》詩:「處柔知坎德,持潔表陰精。」

▶宋·蘇轍《次韻子瞻對月見憶並簡崔度》:「敗牆破屋秋雨多,夜視陰精過畢昴。」

雪兔:指月亮。

▶宋·劉克莊《木蘭花慢•丁未中秋》詞:「失了白衣蒼狗,奪回雪兔金蟆。」

霄暉:指月亮。

▶《黃庭內景經•黃庭》:「三田之中精氣微,嬌女窈窕翳霄暉。」

▶務成子注引《真誥》:「嬌女,耳神名。言耳聰朗徹明,掩玄暉也。」

霄月:高空的月亮。

▶晉·潘岳《京陵公主女王氏哀辭》:「皎皎霄月,載盈載微。」

▶南朝·宋·謝靈運《搗衣》詩:「夕陰空結幕,霄月皓中閨。」

霜月:寒夜的月亮。

▶南朝·宋·鮑照《和王護軍秋夕》:「散漫秋雲遠,蕭蕭霜月寒。」

▶唐·王勃《寒夜懷友》詩之一:「北山煙霧始茫茫,南津霜月正蒼蒼。」

▶清·黃景仁《夜泊聞雁》詩:「悽然對江水,霜月不勝涼。」

霜蟾:月亮。月光如霜,又傳說月中有蟾蜍,故稱。

▶前蜀·貫休《詩》:「吟向霜蟾下,終須神鬼哀。」

▶元王惲《點绛脣·壽周幹臣》詞:「歲歲中秋,喜見朱顔好。霜蟾皎,一尊傾倒,萬事秋毫小。」

霜輪:指月亮。

▶唐·陸龜蒙《中秋待月》詩:「轉缺霜輪上轉遲,好風偏似送佳期。」

▶唐·吳融《春晚書懷》詩:「嫦娥斷影霜輪冷,帝子無蹤淚竹繁。」

霜魄:指月亮。

▶清·曹寅《八月三日熱甚泛舟至池口柳下》詩:「如何說涼意,霜魄在西偏。」

霞月:明麗的月亮。

▶唐·張籍《學仙》詩:「高歌如芙蓉,霞月披衣裳。」

青蟾兔:指月亮。神話傳說謂月宮有蟾蜍和玉兔。

▶元張翥《中秋望亭驛對月代祀北還》詩:「仙家刻玉青蟾兔,帝子吹笙白鳳凰。」

高寒:指月光;月亮。

▶宋·張孝祥《水調歌頭•金山觀月》詞:「江山自雄麗,風露與高寒。」

▶明·袁宏道《哭江進之》詩之三:「一笑凌雲去,高寒自少塵。」

魄寶:指月亮。魄,通「霸」。

▶宋·蘇軾《郊祀慶成詩》:「泰壇朝掃地,魄寶夜垂精。」

魄淵:指月亮。魄,通「霸」。

▶唐·柳宗元《天對》:「規燬魄淵,太虛是屬。」

晚魄:指月亮。

▶《宋書···后妃傳·孝武文穆王皇后》:「夕不見晚魄,朝不識曙星。」

晚照:指月亮。

▶宋·蘇轍《和韓宗弼暴雨》:「晚照上東軒,清風襲虛廡。」

一鏡:喻有如明鏡的月亮。

▶唐·杜甫《江邊星月》詩之一:「映物連珠斷,緣空一鏡升。」

▶明·梁辰魚《傷逝•詠時序悼亡》曲:「長空一鏡輝萬里,全無一點纖翳。」

嬋娟:形態美好。亦指美好的人或物。常用來形容月色明媚,指代明月或月光。

▶宋·蘇軾《水調歌頭.明月幾時有》詞:「但願人長久,千里共嬋娟。」

▶《金瓶梅詞話》第七回:「風吹列子歸何處?夜夜嬋娟在柳梢。」

▶清孔尚任《桃花扇•草檄》:「長空萬里,見嬋娟可愛,全無一點纖凝。」

素娥:嫦娥的別稱。亦用作月的代稱。

▶《文選•謝莊<月賦>》:「引玄兔於帝臺,集素娥於后庭。」李周翰注:「常娥竊藥奔月,因以為名。月色白,故云素娥。」

▶唐·李商隱《霜月》詩:「青女·素娥俱耐冷,月中霜裏鬥嬋娟。」

▶宋·范成大《石湖集》四《枕上》詩:「素娥脈脈翻愁寂,付與風鈴語夜長。」

▶宋·王沂孫《眉嫵·漸新痕懸柳》詞:「畫眉未穩,料素娥,猶帶離恨。」

▶明·徐渭《月下梨花》詩之一:「莫遣風吹迴作態,素娥應妒舞《霓裳》。」

▶郁達夫《舊曆八月十六夜觀月》詩:「窗外素娥窗內客,分明各自夢巫陽。」

七寶團圞:圓月的美稱。古代民間傳說,月由七寶合成,故云。

▶唐·段成式《酉陽雜俎•天咫》:「君知月乃七寶合成乎,月勢如丸,其影日爍其凸處也,常有八萬二千戶修之。」

▶清·洪昇《長生殿•聞樂》:「七寶團圞,周三萬六千年內;一輪皎潔,滿一千二百里中。」

丹輪:月的異名。

▶明徐渭《月下梨花》詩之三:「丹輪皓質兩微茫,桂粟梨雲鬥淺黃。」

▶清·厲荃《事物异名錄•乾象•月》:「《卓氏藻林》:‘丹輪,月也。’六朝詩:‘丹輪殊未圓。’」

圓蟾:月的別稱。神話傳說月中有蟾蜍,故稱。亦指月圓。

▶唐·張碧《美人梳頭》詩:「玉容驚覺濃睡醒,圓蟾挂出妝檯表。」

▶宋·張先《鳳栖梧》詞:「明日不知花在否?今夜圓蟾,後夜憂風雨。」

玉輪:月的別名。

▶唐·元稹《月三十韻》:「絳河冰鑑朗,黃道玉輪巍。」

▶宋·盧炳《水龍吟•賡韻中秋》詞:「素娥睡起,玉輪穩駕,初離海表。」

▶清·金農《中秋夜玩月感作》詩:「世上浮飆與纖浪,不教闌入玉輪中。」

皎蟾:傳說月中有三足蟾,因以「皎蟾」為月的代稱。

▶清·吳偉業、林雲鳳《梅花庵話雨聯句》:「初涼欣颯爽,入夜哭 。有待聞乾鵲,無因見皎蟾。」

素女:即嫦娥。亦用作月的代稱。

▶南朝·梁·江淹《水上神女賦》:「青娥羞艷,素女慚光。」

▶明·唐寅《金粉福地賦》:「碧瑣離離,素女窺月中之影。」

▶清·吳偉業《八風詩•西風》:「落日巴山素女秋,梧宮蕭瑟唱《涼州》。」

素蟾:月的別稱。古代傳說月中有蟾蜍,故稱。

▶唐·黃滔《捲簾》詩:「綠鬟侍女手纖纖,新捧嫦娥出素蟾。」

▶宋·張元幹《青玉案•筠翁生朝》詞:「玉鉤斜掛,素蟾初滿,醉愜浮瓜冷。」

▶明·屠隆《綵毫記•漁陽鼙鼓》:「盼紅輪西嶺,素蟾東麓。」

▶清·蔣春霖《一枝春•憶蘭曲為汪西林賦》詞:「紋紗素蟾低照,奈姮娥更妒,同心花好。」

素魄:月的別稱。亦指月光。

▶南朝·梁簡文帝《京洛篇》:「夜輪懸素魄,朝光蕩碧空。」

▶唐·孟郊《立德新居》詩之五:「素魄銜夕岸,綠水生曉潯。」

▶宋·周邦彥《倒犯•新月》詞:「駐馬望素魄,印遙碧,金樞小。」

▶《水滸傳》第二回:「彩霞照萬里如銀,素魄映千山似水。」

▶清·姚鼐《乙卯二月望夜與胡豫生觀月有詠》:「素魄行無極,光霽曠來臨。」

蟾兔:蟾蜍與玉兔。舊說兩物為月中之精,因作月的代稱。

▶《古詩十九首•孟冬寒氣至》:「三五明月滿,四五蟾兔缺。」

▶唐·歐陽詹《玩月》詩:「八月十五夕,舊嘉蟾兔光。」

▶清·方文《湯君謨讀書敬亭寄此》詩:「前夕與我約,月明登茲臺,蟾兔忽已缺,軒車猶未來。」

蟾桂:神話中的月裡蟾蜍和丹桂。亦作月的代稱。

▶唐·段成式《酉陽雜俎•天咫》:「或言月中蟾桂,地影也;空處,水影也。」

▶唐·李賀《巫山高》詩:「古祠近月蟾桂寒,椒花墜紅濕雲閒。」

▶唐·羅隱《旅夢》詩:「出門聊一望,蟾桂向人斜。」

蟾精:月的代稱。

▶唐·駱賓王《上兗州崔長史啟》:「叶鳳彩之英姿,辨蟾精于弱歲。」

金兔:月的別稱。

▶南朝·梁·劉孝綽《林下映月》詩:「攢柯半玉蟾,裛葉彰金兔。」

▶隋·江總《答王筠早朝守建陽門開》詩:「金兔猶懸魄,銅龍欲啟扉。」

▶唐·盧仝《月蝕》詩:「朱弦初罷彈,金兔正奇絕。」

陰魄:月的別稱。

▶唐·李頻《中秋對月》詩:「秋分一夜停,陰魄最晶熒。」

▶宋·歐陽修《紫石屏歌》:「月光水潔石瑩淨,感此陰魄來中潛。」

▶金·王吉昌《感庭秋》詞:「縱使頭頭應顯,是一靈,陰魄神情。」

▶清·陳夢雷《西郊雜詠》之二十:「陽光時隱耀,陰魄有虧盈。」

一眉:指月的一鉤。因月形如眉,故稱。

▶《朱子語類》卷七九:「月形如彈圓,其受光如粉塗一半。月去日近,則光露一眉,漸遠則光漸大。」

虧蟾:缺月。蟾,蟾蜍,指月。

▶唐·黃滔《別後》詩:「虧蟾便是陳宮鏡,莫吐清光照別離。」

大明:指月。(大明指日、月均可。)

▶唐·李白《古朗月行》詩:「蟾蜍蝕圓影,大明夜已殘。」

天鏡:指月或月影。

▶唐·宋之問《游禹穴回出若邪》詩:「石帆搖海上,天鏡落湖中。」

▶明·王世貞《月夜步西園積雪有述》詩:「冰壺初世外,天鏡忽林端。」

▶唐·李白《渡荊門送別》詩:「月下飛天鏡,雲生結海流。」

恆娥:亦作「恒娥」。月神名。后羿之妻。相傳曾盜食不死之藥而奔月,遂為月神。又稱嫦娥、常娥。亦指月。

▶《淮南子•覽冥訓》:「譬若羿請不死之藥於西王母,恆娥竊以奔月。」

▶五代·和凝《柳枝》詞:「不是昔年攀桂樹,豈能月裏索恆娥。」

▶唐·韓愈《月蝕》詩:「恒娥還宮室,太陽有室家。」

桂枝:傳說月中有桂樹,因以「桂枝」指月。

▶唐·盧照鄰《明月引》:「橫桂枝於西第,繞菱花於北堂。」

▶唐太宗《遼城望月》詩:「魄滿桂枝圓,輪虧鏡彩缺。」

桂輪:指月。

▶唐·李涉《秋夜題夷陵水館》詩:「凝碧初高海氣秋,桂輪斜落到江樓。」

▶宋·張先《燕歸梁》詞:「去歲中秋玩桂輪,河漢淨無雲。」

▶清·陳維崧《念奴嬌•乙巳中秋用東坡韻寄廣陵諸舊游》詞:「月明如此,問江山今古幾多陳跡;誰把桂輪今夜裡,碾破楚天新碧?」

桂魄:指月。

▶唐·駱賓王《傷祝阿王明府》詩:「嗟乎,輪銷桂魄,驪珠毀貝闕之前,斗散紫氛,龍劍沒延平之水。」

▶宋·周邦彥《南柯子•詠梳兒》詞:「桂魄分餘暈,檀槽破紫心。」

▶明徐渭《宴游西郊》詩:「鉤彎遲桂魄,流曲擬蘭亭。」

▶《西湖佳話•孤山隱跡》:「緩步六橋;受用荷香十里;情期八月,消磨桂魄三更。」

水銀:指月。

▶唐·李白《上云樂》詩:「雲見日月初生時,鑄冶火精與水銀。」

▶王琦注引《淮南子•天文訓》:「積陰之寒氣為水,水氣之精者為月。」

淡蛾:指月。

▶唐·李賀《昌谷詩》:「淡蛾流平碧,薄月眇陰悴。」

▶王琦彙解:「淡蛾,月也。平碧,夜色清明也。」

珠龜:足上有珠的龜。《淮南子•墬形訓》:「土龍致雨,燕雁代飛。蛤蟹珠龜,與月盛衰。」借指月。

▶明·楊慎《關山月》詩:「分弓營對珠龜缺,掛鏡臺臨玉兔圓。」

秋液:《周禮•秋官•司烜氏》:「以鑒取明水於月。」《淮南子•天文訓》:「方諸見月,則津而為水。」高誘注:「月盛時以﹝方諸﹞向月下,則水生,以銅盤受之,下水數滴。」後因以「秋液」指月。

▶元·黃庾《題東山翫月圖》詩:「主人領客登東山,踏碎寒光看秋液。」

老兔:神話傳說中的月中白兔。亦借指月。

▶唐·李賀《夢天》詩:「老兔寒蟾泣天色,雲樓半開壁斜白。」

▶南唐·陳陶《飛龍引》:「彤庭侍宴瑤池席,老兔春高桂宮白。」

▶宋·蘇軾《虎兒》詩:「老兔自謂月中物,不騎快馬騎蟾蜍。」

輪光:指月。

▶南朝·梁·劉孝綽《望月》詩:「輪光缺不半,扇影出將圓。」

麝月:指月。

▶南朝·陳徐陵《<玉臺新詠>序》:「金星將婺女爭華,麝月與嫦娥競爽。」

▶明·唐寅《詠春江花月夜》:「麝月重輪三五夜,玉人聯漿出靈娥。」

一輪:特指月亮。

▶唐·張喬《試月中桂》詩:「影高群木外,香滿一輪中。」

▶《景德傳燈錄•幼璋禪師》:「恁麼即一輪高挂,萬國同觀去也。」

▶清·宣鼎《夜雨秋燈錄•范小仙》:「如此良宵,若有燈戲看,庶不負此一輪。」

兔窟:指明月。

▶清·陳維崧《月當廳•虎丘中秋柬蘧庵先生用梅溪詞韻》:「斜倚廣寒,一望兔窟清深。」

冰輪:指明月。

▶唐·王初《銀河》詩:「歷歷素榆飄玉葉,涓涓清月溼冰輪。」

▶宋·蘇軾《宿九仙山》詩:「夜半老僧呼客起,雲峰缺處湧冰輪。」

▶《西游記》第二五回:「行者道:‘此時萬籟無聲,冰輪明顯,正好走了去罷。’」

▶京劇《貴妃醉酒》:「海島冰輪,初轉騰,見玉兔,玉兔早又東升。」

千里燭:指明月。

▶宋·陶穀《清异錄•天文》:「道士王致一曰:‘我平生不曾使一文油錢,在家則為扇子燈,出路則為千里燭。’」

晶蟾:指明月。

▶清·黃六鴻《福惠全書•升遷•稟啟》:「九列光生,共指晶蟾。」

朗魄:指明月。

▶明徐渭《謝某啟》:「曜靈西馳,朗魄東陟,乘涼殿角,贈芍藥以言歸;拂袖漁舟,悵桃花之舊路。」

清標:俊逸。謂清美出眾。借指明月。

▶宋·范成大《次諸葛伯山瞻軍贈別韻》:「清標照人寒,玉筍森積雪。」

玉嬌:指明月。

▶宋·晏幾道《清平樂》詞:「豔歌更倚疏絃,有情須醉尊前。恰是可憐時候,玉嬌今夜初圓。」

珠蚌:能產珍珠的蚌。喻指明月。

▶北周·庾信《舟中望月》詩:「天漢看珠蚌,星橋視桂花。」

瓊蟾:指明月。

▶明·陳子龍《秋月篇》:「海上瓊蟾浴已過,天邊玉蓂葉還多。」

瑩魄:指明月。

▶唐·常建《第三峰》詩:「瑩魄澄玉虛,以求鸞鶴蹤。」

《月亮的别名一百五十例》,很详细了,这是一位“前人”在七年之前发表的一篇旧文。
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
在中国古代诗词歌赋中,月亮是个特殊的象性符号,出镜频率非常之高,其别名之多,难以胜数也。前不久,我在网上见过一篇文章,列出月亮别名50个,众人称奇,皆以为多得不得了。

如果仅就一个词的运用而言,别名50个确实太多了;但如果从文化考证来说,恐怕还不足以展示先贤词汇之丰富。况其博文,只列别名,而未注明其出处,亦其短也。这激发了我较真的冲动。

我手头有些资料,遂整理出《月亮的别名150例》,并简要地注明其出处。费力不小,也许没什么用,反正我身边的朋友都这么说,也许...…您说呢?

(在下替作者按:文章过长,难免有误字,摘其资料须慎)


月亮的别称150例(按字母顺序排列)

1、半璧:喻弦月。本为璜,即半圆玉器。庾信《望月》:“蓂新半璧上,桂满独轮斜。”

2、半蟾:半月。神话传说月中有蟾蜍,故以蟾代称月。李白《雨后望月》:“四郊阴霭散,开户半蟾生。”

3、半弓:弦月。元稹《春》:“昼漏频加箭,宵晖欲半弓。” 元 郭钰《和罗习之见寄因简刘渊》:“古陂浄泻秋千顷,归路斜分月半弓。”

4、半轮:指半圆的月亮。杜甫《月三首》:“魍魉移深树,虾蟆动半轮。”《江月》:“玉露漙清影,银河没半轮。”

5、半魄:半圆的月亮。唐 张子容《碧池望秋月》:“满轮沉玉镜,半魄落银钩。”

6、半照:指半边月。唐 韩偓《寄远》:“眉如半照云如鬟,梧桐叶落敲井干。”

7、宝鉴:明月的美称。明 谢谠《四喜记·佳期重会》:“湘帘高卷,遥看宝鉴空悬。暗想当年奇遇,美景依然。”

8、宝镜:喻月。唐 崔护《日五色赋》:“晕藻绘于金轮,聚云霞于宝镜。” 宋 李朴《中秋》:“皓魄当空宝镜升,云间仙籁寂无声。”

9、宝月:明月。南朝 吴均《碎珠赋》:“宝月生焉, 越浦隋川,标魏之美,擅楚之贤。” 唐 鲍溶《怀惠明禅师》:“雪山世界此凉夜,宝月独照瑠璃宫。” 明 梁潜《元夜陪驾燕午门》:“银汉横空宝月团,六鳌飞出五云端。” 丘逢甲《元夕无月》:“满城灯市荡春烟,宝月沉沉隔海天。”

10、碧华:皎洁的月亮。李贺《古悠悠行》:“白景归西山,碧华上迢迢。”

11、璧月:圆月的美称,取月圆如璧意。《慈悲寺碑序》:“龙星起,曜璧月仪天。”韦庄《咸通》:“诸郎宴罢银灯合,仙子游回璧月斜。”

12、冰蟾:指月亮。明 汤显祖《牡丹亭·闹殇》:“海天悠、问冰蟾何处涌?玉杵秋空,凭谁窃药把嫦娥奉?”

13、冰鉴:指月亮,以其清澈如镜。唐元稹《月》:“绛河冰鉴朗,黄道玉轮巍。”

14、冰镜:指月亮。宋 孔平仲《八月十六日翫月》:“团团冰镜吐清辉,今夜何如昨夜时。只恐月光无好恶,自怜人意有盈亏。” 元 杨载《夏夜对月》:“安得泛舟江海上,坐观冰镜落沧波。”

15、冰轮:指月亮。苏轼《宿九仙山》:”夜半老僧呼客起,云峰缺处涌冰轮。“陆游《月下作》:“玉钩定谁挂,冰轮了无辙。”

16、冰盘:喻指月亮。宋 高观国《齐天乐·中秋夜怀梅溪》词:“晚云知有关山念,澄霄卷开清霁。素景中分,冰盘正溢,何啻婵娟千里。危栏静倚。” 明 屠隆 《彩毫记·祖饯都门》:“羡你学克武库,才郁虹梁,志洁冰盘,一任浮云舒卷。”《红楼梦》第四八回:“香菱听了,便拿了诗找黛玉,黛玉看时,只见写道:‘翡翠楼边悬玉镜,珍珠帘外挂冰盘。’”

17、冰魄:指月亮。宋 刘子翚《次韵茂园独速歌》:“大儿行文学苏黄,暗潮无声走茫茫。小儿分题拟甫白 ,手抉蟇颐取冰魄。” 元 钱惟善《八月十五夜风雨见月有怀》:“玄云忽开黄道明,顾兔涵秋抱冰魄。” 清 魏源《出都前夕与周子坚夜步月下》:“但得方寸明,冰魄常同趣。”

18、冰兔:神话传说谓月中有白兔,故以“冰兔”代称月亮。 唐 李绅《奉酬乐天立秋夕有怀见寄》:“冰兔半升魄,铜壶微滴长。”

19、冰团:形容月亮洁白明亮如浑圆之冰。宋 梅尧臣《戏作嫦娥责》:“正值十月十五夜,月开冰团上东篱。”

20、蟾蜍:指月球,因为传说月亮里有三条腿的蟾蜍而得名。李白《古朗月行》:“蟾蜍蚀圆影,大明夜已残。”

21、蟾桂:月亮,传说中月亮上有蟾蜍和桂树。唐 段成式《酉阳杂俎·天咫》:“或言月中蟾桂,地影也;空处,水影也。” 唐 李贺《巫山高》:“古祠近月蟾桂寒,椒花坠红湿云闲。”亦作月的代称。唐 罗隐《旅梦》:“出门聊一望,蟾桂向人斜。”

22、蟾窟:犹蟾宫。宋 张先《少年游慢》:“昼刻三题彻,梯汉同登蟾窟。” 宋 苏轼 《八月十七日天竺山送桂花分赠元素》:“ 鹫峰子落惊前夜,蟾窟枝空记昔年。” 清 陈维崧《百字令》:“淮王城下,有扶疎丛桂,香分蟾窟。”

23、蟾轮:喻圆月。唐 元凛《中秋夜不见月》:“蟾轮何事色全微,赚得佳人出绣帏。” 南唐 李中《云》:“冷容横钓浦,轻缕绊蟾轮。”

24、蟾魄:月亮的别名,亦指月色。唐 元稹《纪怀赠李户曹》:“华表当蟾魄,高楼挂玉绳。” 唐 顾甄远《惆怅》诗之二:“禁漏声稀蟾魄冷,纱厨筠簟波光浄。” 清 钮琇《觚賸·酒兵》:“佳时怡遇蟾魄圆,触着狂怀兴蓬勃。”《花月痕》第五回:“彩云三素,忽散鱼鳞;宝月一奁,旋亏蟾魄。”

25、蟾兔:蟾蜍与玉兔。旧说两物为月中之精,因作月的代称。《古诗十九首·孟冬寒气至》:“三五明月满,四五蟾兔缺。” 唐 欧阳詹《玩月》:“八月十五夕,旧嘉蟾兔光。” 清 方文《汤君谟读书敬亭寄此》:“前夕与我约,月明登兹台,蟾兔忽已缺,轩车犹未来。”

26、蟾宫:月宫;月亮。唐 许昼《中秋月》:“应是蟾宫别有情,每逢秋半倍澄清。” 明 朱鼎 《玉镜台记·闺思》:“岁月易推迁,倏尔经年,又是秋之半,蟾宫几缺圆。” 清 程麟《此中人语·红楼梦竹枝词》:“镇日蟾宫锁不开,紫云何日上瑶台。”

27、蟾阙:犹蟾宫。元 丁鹤年《题奚仲英进士鹄山书堂》:“已为蟾阙彦,仍就 鹄山 居。” 明 朱鼎《玉镜台记·议婚》:“他是 瑶池 侣,玉籍仙,相府门楣谁不羡;只恐着蟾阙难登,谁敢把丹桂高扳。”

28、蟾月:指月亮。唐 黄滔 《酬俞钧》:“莫论蟾月无梯接,大底龙津有浪翻。”

29、蟾户:指月宫。清 金农《中秋夜玩月感作》诗之二:“蟾户光明盼一年,露盘溼桂又凉天。”

30、蟾精:月的代称。唐 骆宾王《上兖州崔长史启》:“叶凤彩之英姿,辨蟾精于弱岁。”

31、蟾镜:喻指圆月。明 陈子龙《长安夜归曲》:“鸾篦蟾镜晓留人,御沟一夜冰纹白。”

32、蟾盘:喻圆月。唐 曹松《中秋对月》:“无云世界秋三五,共看蟾盘上海涯。” 清 黄景仁《中秋夜雨》:“今宵满意觞蟾盘,西北浮云早蓬勃。”

33、婵娟:指月亮。苏轼《水调歌头》:“但愿人长久,千里共婵娟。”

34、初魄:农历每月初三四的月亮。北周 王褒《咏月赠人》:“上弦如半璧,初魄似蛾眉。” 唐 张仲素《玉钩赋》:“莹迢遰之初魄,出西南之一方。”

35、初弦:指阴历每月初七、八的月亮。其时月如弓弦,故称。南朝 梁 庾肩吾《奉使江州舟中七夕》:“九江逢七夕,初弦值早秋。” 杜甫《遣意》诗之二:“云掩初弦月,香传小树花。” 吴晨笳《姐妹》:“回来的时候,初弦的月亮已经下去了。”

36、大明:指月。李白《古朗月行》:“蟾蜍蚀圆影,大明夜已残。”

37、丹桂:月亮代称。唐 曹松《中秋月》:“遥遥望丹桂,心绪更纷纷。”宋 葛胜仲《虞美人》:“一轮丹桂窅窊树,光景疑非暮。”

38、丹轮:月亮。明·徐渭《月下梨花》:“丹轮皓质两微茫,桂粟梨云斗浅黄”。

39、地魄:指月亮。 唐 李岩《五言》:“天魂生白虎,地魄产青龙。” 清 黄景仁 《月下杂感》:“闻道姮娥嫁,于今是结璘 。河山收地魄,宫阙烂天银。”按,《云笈七签》卷五五:“日者天之魂,月者地之魄。”

40、冻轮:比喻又圆又明的月亮。唐 王建《关山月》:“关山月,营开道白前军发。冻轮当碛光悠悠,照见三堆两堆骨。”

41、娥轮:月亮。唐 许敬宗《奉和七夕宴悬圃应制》之二:“婺闺期今夕,娥轮泛浅潢。”

42、娥月:即月亮。因传说月中有嫦娥 ,故称。《文选·王僧达<祭颜光禄文>》:“凉阴掩轩,娥月寝耀。” 李善 注:“ 姮娥掩月,故曰娥月。” 清 唐孙华《张母陈太孺人贞节诗》:“娥月悲掩曜,中岁忽云徂。”

43、顾菟(兔):古代神话传说月中阴精积成兔形,后因以为月的别名。《楚辞·天问》:“厥利维何,而顾菟在腹?” 王逸 注:“言月中有菟,何所贪利;居月之腹,而顾望乎?” 洪兴祖 补注:“菟,与兔同。《灵宪》曰:月者,阴精之宗,积而成兽,象兔,阴之类,其数偶。” 南朝 梁 何逊《七召·神仙》:“顾兔纔满,庭英纷而就落。” 李白《上云乐》:“阳乌未出谷,顾兔半藏身。” 王琦 注:“顾兔,月中兔也。”

44、桂蟾:指月亮。传说月宫有桂树和蟾蜍,故称。唐 卢照邻《赠益府裴录事》:“朝看桂蟾晚,夜闻鸿雁度。鸿度何时还?桂晚不同攀。”

45、桂花:指月。北周 庾信《舟中望月》:“天汉看珠蚌,星桥视桂花。” 韩愈《明水赋》:“桂华吐耀,兔影腾精。” 范成大《好事近》:“何待桂华相照,有人人如月。”

46、桂轮:指月。唐 李涉《秋夜题夷陵水馆》:“凝碧初高海气秋,桂轮斜落到江楼。” 宋 张先《燕归梁》:“去岁中秋玩桂轮,河汉浄无云。” 清 陈维崧《念奴娇·乙巳中秋用东坡韵寄广陵诸旧游》:“月明如此,问江山今古几多陈迹;谁把桂轮今夜里,碾破楚天新碧?”

47、桂魄:指月。骆宾王《伤祝阿王明府》:“嗟乎,轮销桂魄,骊珠毁贝阙之前,斗散紫氛,龙剑没延平之水。” 周邦彦《南柯子·咏梳儿》:“桂魄分余晕,檀槽破紫心。” 明 徐渭《宴游西郊》:“钩弯迟桂魄,流曲拟 兰亭 。”《西湖佳话·孤山隐迹》:“缓步六桥 ;受用荷香十里;情期八月,消磨桂魄三更。”

48、桂兔:指月亮。传说月中有桂树、玉兔,故称。唐 韩偓《元夜即席》:“桂兔韬光云叶重,烛龙衔耀月轮明。” 明 李东阳《太皇太后挽歌词》:“桂兔秋逾好,轩龙晚更辉。”

49、桂月:指月亮。传说月中有桂树,故称。《乐府诗集·杂曲歌辞八·东飞伯劳歌》:“南窗北牖桂月光,罗帷绮帐脂粉香。” 庾信《终南山义谷铭》:“桂月危悬,风泉虚韵。” 唐 黄滔《狎鸥赋》:“至若海镜秋碧,天蓝霁青,磨开桂月于浩渺,画出蓬山于杳冥。”

50、桂枝:指月。卢照邻《明月引》:“横桂枝于西第,绕菱花于北堂。” 唐太宗《辽城望月》:“魄满桂枝圆,轮亏镜彩缺。”

51、寒璧:喻月亮。陆游《大醉梅花下走笔赋此》:“酒阑江月上,珠树挂寒璧。” 陆游《秋夜独过小桥观月》:“乍圆素月升寒璧,欲散微云蹙细鳞。”

52、寒蟾:指月亮。传说月中有蟾,故称。唐 刘禹锡《和汴州令狐相公到镇改月偶书所怀二十二韵》:“管弦喧夜景,灯烛掩寒蟾。” 宋 张铣《玉树后庭花》词之二:“青骢一骑来飞鸟,靓妆难好,至今落日寒蟾,照台城秋草。”

53、寒魄:指月亮。亦指月光。唐 刘得仁《对月寄雍陶》:“圆明寒魄上,天地一光中。” 唐 方干《中秋月》:“泉澄寒魄莹,露滴冷光浮。” 明 李流芳《过皋亭龙居湾宿永庆禅院同一濂澄心恒可诸上人步月》:“气和空宇澄,寒魄如春露。”

54、寒兔:传说月中有玉兔,故称。李贺《李凭箜篌引》:“吴质不眠倚桂树,露脚斜飞湿寒兔。” 王琦汇解:“寒兔谓秋月。”

55、寒玉:指月。李贺《江南弄》:“吴歈越吟未终曲,江上团团帖寒玉。” 宋 吕渭老《念奴娇·赠希文宠姬》:“暮云收尽,霁霞明高拥一轮寒玉。”

56、寒月:清冷的月亮。李白《望月有怀》:“寒月摇清波,流光入窗户。” 元 吴澄《送国子伴读倪行简赴京》:“不怕狂风妨去鷁,偏愁寒月照栖鸦。”

57、金蟾:月亮的别称。神话传说月中有蟾蜍,故称。汉 张衡《灵宪》:“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,姮娥窃之以奔月……遂托身于月,是为蟾蠩。” 唐 令狐楚《八月十七日夜书怀》:“金蟾着未出,玉树悲稍破。” 明 高启《赋赵王孙家琵琶诗》:“梦断金蟾隔烟小,青冢理声秋不晓。”

58、金娥:指神话传说月中女神嫦娥,亦借指月亮。唐 许敬宗《奉和喜雪应制》:“腾华承玉宇,凝照混金娥。” 李白《明堂赋》:“玉女攀星于网户,金娥纳月于璇题。”

59、金镜:喻月亮。元稹《泛江翫月》:“远树悬金镜,深潭倒玉幢。” 陆游《隔浦莲近拍》:“烟霏散,水面飞金镜,露华冷。” 刘克庄《水调歌头·癸卯中秋作》:“竞看姮娥金镜,争信仙人玉斧,费了一番修。”

60、金盆:喻圆月。杨万里《携酒夜觅罗季周》:“淡月轻云相映着,浅黄帕子裹金盆。” 61、金魄:满月。 唐 沉佺期 《和元舍人万顷临池玩月》:“玉流含吹动,金魄度云来。” 李白《古风》之二:“圆光亏中天,金魄遂沦没。” 王琦 注:“金魄者,是言满月之影,光明灿熳,有似乎金,故曰金魄也。” 白居易《首夏同诸校正游开元观因宿玩月》:“须臾金魄生,若与吾徒期。”

62、金兔:月的别称。南朝 梁 刘孝绰《林下映月》:“攒柯半玉蟾,裛叶彰金兔。” 隋 江总《答王筠早朝守建阳门开》:“金兔犹悬魄,铜龙欲启扉。” 唐 卢仝《月蚀》:“朱弦初罢弹,金兔正奇絶。”

63、冷月:月亮。月光给人以清冷之感,故称。苏轼《次韵刘景文路分上元》:“华灯閟艰岁,冷月挂空府。”《红楼梦》第七六回:“寒塘渡鹤影,冷月葬诗魂。”

64、满魄:圆月。唐 赵蕃《月中桂树赋》:“杳杳低枝,拂孤轮而挺秀;依依密树,侵满魄而含芳。” 元 柳贯《晚渡扬子江未至甘露寺城下潮退阁舟风雨竟夕》:“乘流俟满魄,明夕异今昨。”

65、明蟾:古代神话称月中有蟾蜍,后因以“明蟾”为月亮的代称。唐 舒元舆《坊州按狱苏氏庄记室二贤自鄜州走马相访》诗:“阳乌忽西倾,明蟾挂高枝。” 明 刘基《次韵和十六夜月再次韵》:“永夜凉风吹碧落,深秋白露洗明蟾。”

66、千里烛:指明月。宋 陶谷《清异录·天文》:“道士王致一曰:‘我平生不曾使一文油钱,在家则为扇子灯,出路则为千里烛。’”

67、清蟾:称澄澈的月亮。因传说月中有蟾蜍,故以蟾代称月。亦用以比喻圆镜。宋 张先《于飞乐令》:“宝奁开,菱鉴静,一掬清蟾。” 宋 贺铸《采桑子·罗敷歌》:“犀尘流连。喜见清蟾似旧圆。” 范成大《代人七月十四日生朝》:“已饶瑞荚明朝满,先借清蟾一夜圆。”

68、清规:指月亮。唐 齐己《中秋月》:“空碧无云露湿衣,群星光外涌清规。”

69、卿月:月亮的美称。亦借指百官。语出《书·洪范》:“王省惟岁,卿士惟月,师尹惟日。” 孔传:“卿士各有所掌,如月之有别。” 孔颖达疏:“卿士分居列位,惟如月也。” 岑参《西河太守杜公挽歌》:“惟余卿月在,留向 杜陵 悬。”杜甫《暮春江陵送马大卿赴阙下》诗:“卿月升金掌,王春度玉墀。” 浦起龙心解:“卿月升,恩命起召也。” 清 赵翼《述庵司寇新刻大集兼怀亡友璞函》:“即今奏凯十五年,卿月崇班已屡迁。”

70、却月:半圆的月亮。《南史·侯景传》:“城内作迂城,形如却月以捍之。”

71、麝月:指月。南朝 陈 徐陵《<玉台新咏>序》:“金星将婺女争华,麝月与嫦娥竞爽。” 明 唐寅《咏春江花月夜》:“麝月重轮三五夜,玉人联浆出灵娥。”

72、素娥:亦用作月的代称。《文选·谢庄<月赋>》:“引玄兔于帝台,集素娥于后庭。” 李周翰 注:“常娥窃药奔月,因以为名。月色白,故云素娥 。” 李商隐《霜月》:“青女素娥俱耐冷,月中霜里鬭婵娟。” 明 徐渭《月下梨花》诗之一:“莫遣风吹廻作态, 素娥应妬舞《霓裳》。” 郁达夫《旧历八月十六夜观月》:“窗外素娥窗内客,分明各自梦巫阳 。”

73、素魄:月的别称,亦指月光。南朝 梁简文帝《京洛篇》:“夜轮悬素魄,朝光荡碧空。” 孟郊《立德新居》诗之五:“素魄衔夕岸,緑水生晓浔。” 周邦彦《倒犯·新月》:“驻马望素魄,印遥碧,金枢小。”《水浒传》第二回:“彩霞照万里如银,素魄映千山似水。” 清 姚鼐《乙卯二月望夜与胡豫生观月有咏》:“素魄行无极,光霁旷来临。”

74、太阴:谓月亮。日月对举,日称太阳,故月称太阴:坐使青天暮,小星愁太阴。唐 杨炯《盂兰盆赋》:“太阴望兮圆魄皎,阊阖开兮凉风袅。” 清 龚自珍 《叙嘉定七生》:“抱秋树之晨华,指太阴以宵盟。” 郭沫若 《女神·地球,我的母亲!》诗:“那昼间的太阳,夜间的太阴,只不过是那明镜中的你自己的虚影。”神话中指月神。《西游记》第九五回:“ 太阴道:‘与你对敌的这个妖邪,是我广寒宫捣玄霜仙药之玉兔。’”指月宫。 清 洪升《长生殿·闻乐》:“吾乃嫦娥是也,本属太阴之主,浪传后羿之妻。”

75、太阴精:指月亮。古人以为月乃太阴之精。唐 张祜《中秋夜杭州玩月》:“万古太阴精,中秋海上生。”

76、天镜:指明月。唐 宋之问《游禹穴回出若邪》:“石帆摇海上,天镜落湖中。”明 王世贞《月夜步西园积雪有述》诗:“冰壶初世外,天镜忽林端。”

77、天眼:指月亮。唐 卢仝《月蚀诗》:“皇天要识物,日月乃化生。走天汲汲劳四体,与天作眼行光明……再得见天眼,感荷天地力。” 明 刘基《次韵石末公七月十五夜月蚀诗》:“不知妖恠从何来,惝恍初惊天眼昳。”

78、兔钩:弯月。唐 崔橹《过南城县麻姑山》:“斜倚兔钩孤影伴,校低仙掌一头来。”

79、兔轮:月亮的别称。传说月中有玉兔捣药,故称。唐 元稹《梦上天》:“西瞻若水兔轮低,东望蟠桃海波黑。”

80、兔魄:月亮的别称。《参同契》卷上:“蟾蜍与兔魄,日月无双明。” 元 范梈《赠郭判官》:“慈乌夜夜向人啼,几度纱窗兔魄低。” 明 刘基《怨王孙》:“兔魄又满,天长鴈短。”《剪灯馀话·江庙泥神记》:“俄而兔魄将低,鷄声渐动。”

81、兔华:明月。清 陈维崧《水调歌头·汾西侯仲辂示我九日纪梦词二阕依韵奉和》之二:“天上兔华满,只照别家圆。”

82、兔月:月亮的别名。 北周 庾信《七夕赋》:“兔月先上,羊灯次安。” 唐 杨师道《阙题》:“羊车讵畏青门闭,兔月今宵照后庭。”

82、团栾:指圆月。林逋《又咏小梅》:“摘索又开三两朵,团栾空绕百千回。荒邻独映山初尽,晚景相禁雪欲来。”借指月,清 纳兰性德 《菩萨蛮·回文五》:“月也异当时,团栾照鬓丝。”

83、望舒:话中为月驾车的神。《楚辞·离骚》:“前望舒使先驱兮,后飞廉使奔属。” 王逸 注:“望舒月御也。” 借指月亮。汉 张衡《归田赋》:“于时曜灵俄景,继以望舒,极盘游之至乐,虽日夕而忘劬。”《后汉书·蔡邕传》:“元首宽则望舒朓,侯王肃则月侧匿。” 李贤 注:“望舒,月也。” 晋 张协《杂诗》之八:“下车如昨日,望舒四五圆。” 唐 耿湋《喜侯十七校书见访》:“谁为(谓)须张烛,凉空有望舒。”

84、微月:犹眉月,新月。指农历月初的月亮。晋 傅玄《杂诗》:“清风何飘颻,微月出西方。” 杜甫《水会渡》:“微月没已久,崖倾路何难!”王闿运《七夕立秋作》:“虚庭一叶下,微月千里阴。” 苏曼殊《断鸿零雁记》:“是夕,微月已生西海,水波不兴。”

85、夕轮:指圆月。骆宾王《久戍边城有怀京邑》:“葭繁秋引急,桂满夕轮孤。”

86、夕兔:古代神话谓月中有兔,故用为月亮的代称。骆宾王《艳情代郭氏答卢照邻》:“抱膝当窗看夕兔,侧耳空房听晓鷄。”

87、夕月:傍晚的月亮。李白《怨歌行》:“荐枕娇夕月,卷衣恋春风。” 苏轼《坤成节功德疏文》之七:“右伏以星火西流,方岁功之平秩,夕月既望,昭阴德之致隆。”

88、小蟾:指月亮。宋 吴文英《霜叶飞·重九》词:“小蟾斜影转东篱,夜冷残蛩语。”

89、宵晖:指月亮。元稹《春》:“昼漏频加箭,宵晖欲半弓。”

90、宵魄:指月亮。韩愈《会合联句》:“夏阴偶高庇,宵魄接虚拥。” 廖莹中 注:“宵魄,谓月。”

91、玄度:月亮。汉 刘向《列仙传·关令尹赞》:“ 尹喜 抱关,含德为务,挹漱日华,仰玩玄度。”

92、玄兔:指月亮。《文选·谢庄<月赋>》:“引玄兔于帝台,集素娥于后庭。” 李周翰 注:“玄兔,月也。月中有兔象,故以名焉。” 唐 白行简《新月误惊鱼赋》:“桂影西南,尽迷玄兔;与波上下,难晦紫鳞。” 宁调元《八月十五夜漫书一律》:“玉宇琼楼最高处,一天霾雾拨难开。祇怜玄兔千年冷,不见灵槎八月来。”

93、玄阴:指月亮。柳宗元《天对》:“玄阴多缺,爰感厥免。”元稹《赋得九月尽》:“玄阴迎落日,凉魄尽残钩。”

94、玄烛:指月亮。曹丕《答繁钦书》:“白日西逝,清风赴闱,罗帷徒袪,玄烛方微。”

95、瑶轮:指月亮。明 夏完淳《大哀赋》:“不意瑶轮无长炯之期,玉历有中屯之会。”

96、瑶兔:指月亮。唐 王勃《上明员外启》:“侧闻金乌耸辔,俯圆燧而抽光;瑶兔浮轮,候方诸而吐液。” 唐 黄滔《丈六金身碑》:“一夕雨歇天清,风微月明,瑶兔无烟,铜龙有声。”

97、瑶月:月亮的美称。 唐 令狐楚《还珠亭赋》:“掩星彩,迷瑶月。” 金 王庭筠 《清平乐·应制》:“琼枝瑶月,帘卷黄金阙。”

98、夜光:月亮。《楚辞·天问》:“夜光何德,死则又育?” 王逸 注:“夜光,月也。” 三国 魏 曹植《芙蓉赋》:“其始荣也,皦若夜光寻扶桑 ;其扬晖也,晃若九阳出暘谷 。” 晋 王嘉《拾遗记·炎帝神农》:“筑圆邱以视朝日,饰瑶阶以揖夜光。”

99、夜明:月亮。明 张居正《郊礼新旧考》:“初建圜丘于大祀殿之南,每冬至祀天,以大明、夜明、星辰、风雷从祀。”

100、夜魄:指月亮。前蜀 韦庄《三堂东湖作》:“蟾投夜魄当湖落,岳倒秋莲入浪生。”

101、仪景:指月亮。仪,通“ 娥 ”。娥, 嫦娥。清 魏源《出都前夕夜步月下》:“仪景圆缺间,迹留影忽逝。”

102、阴精:月亮。 汉 丁鸿《日食上封事》:“月者阴精,盈毁有常,臣之表也。” 唐 徐敞《月映清淮流》:“处柔知坎德,持洁表阴精。” 宋 苏辙《次韵子瞻对月见忆并简崔度》:“败墙破屋秋雨多,夜视阴精过毕昴。”

103、阴兔:月亮的别名。月为阴精,又相传月中有玉兔,故称。南朝 梁简文帝《大法颂》序:“阴兔两重,阳乌三足。” 北周 庾信《秦州天水郡麦积崖佛龛铭》:“阴兔假道,阳乌回翼。” 李白《大猎赋》:“阳乌沮色于朝日,阴兔丧精于明月。”

104、阴宗:指月亮。《礼记·月令》“﹝孟冬之月﹞天子乃祈来年于天宗” 孔颖达 疏引汉蔡邕曰:“日为阳宗,月为阴宗。”

105、银蟾:月亮的别称。传说月中有蟾蜍,故称。白居易《中秋月》:“照他几许人肠断,玉兔银蟾远不知。” 元 金仁杰《追韩信》第二折:“正天淡云闲,明滴溜银蟾似海山。” 清 王韬《淞滨琐话·田荔裳》:“一夕宴罢,宿蝶未来,银蟾犹皎。”

106、银钩:喻弯月。宋 李弥逊《游梅坡席上杂酬》之二:“竹篱茅屋倾樽酒,坐看银钩上晚川。”

107、银兔:指月。隋炀帝《望江南》:“清露冷侵银兔影,西风吹落桂花枝。”唐 皮日休《醉中先起李谷戏赠走笔奉酬》:“麝烟苒苒生银兔,蜡泪涟涟滴绣闺。”

108、玉蟾:月的别名。南梁 刘孝绰《林下映月》:“攅柯半玉蟾,裛叶彰金兔。”

109、玉蜍:月亮的别称。明 徐复祚《红梨记·诗要》:“天上玉蜍欣独占,河中匹鸟恨难招,何时琴瑟调。”

110、玉杵:传说月中有白兔持杵捣药,因以玉杵指月亮。明 汤显祖《牡丹亭·闹殇》:“玉杵秋空,凭谁窃药把嫦娥奉。”

111、玉弓:喻弯月。李贺《南园》诗之六:“寻章摘句老雕虫,晓月当帘挂玉弓。” 明 杨慎《塞垣鹧鸪词》:“ 秦时明月玉弓悬,汉塞黄河锦带连。”

112、玉钩:喻新月。南朝 鲍照《翫月城西门廨中》:“蛾眉蔽珠栊,玉钩隔琐窓。” 李白《挂席江上待月有怀》:“倏忽城西郭,青天悬玉钩。”张元干《花心动·七夕》:“断云却送轻雷去,疎林外,玉钩微吐。” 陆游《月下作》:“玉钩定谁挂,冰轮了无 。”

明 无名氏《还带记·二郎诮裴》:“疎影荡银河,漾清光,映碧波,玉钩斜挂,冰轮堕。”

113、玉环:喻圆月。白居易《和<栉沐寄道友>》:“高星粲金粟,落月沉玉环。”

114、玉鉴:喻皎洁的月亮。宋 梅尧臣《次韵答王景彝闻余月下与内饮》:“仰头看月见新鸿,形影双飞玉鉴中。” 金路铎《卫州赠子深节度》:“平分玉鉴渔村晚,四望黄云寡妇秋。” 明 李维桢《日方升赋》:“代玉鉴以相摩,运璇穹而罔息。”

115、玉娇:指明月。宋 晏几道《清平乐》:“艳歌更倚疎弦,有情须醉尊前。恰是可怜时候,玉娇今夜初圆。”

116、玉镜:喻明月。唐 张子容《璧池望秋月》:“满轮沉玉镜,半魄落银钩。” 宋 杨万里《月夜观雪》:“游遍琼楼霜欲晓,却将玉镜挂青天。” 元 本高明《琵琶记·伯喈牛小姐赏月》:“阑干露湿人犹凭,贪看玉镜。”《红楼梦》第四八回:“翡翠楼边悬玉镜,珍珠帘外挂冰盘。”

117、玉轮:月的别名。元稹《月三十韵》:“绛河冰鉴朗,黄道玉轮巍。” 宋 卢炳 《水龙吟·赓韵中秋》:“素娥睡起,玉轮稳驾,初离海表。” 清 金农《中秋夜玩月感作》:“世上浮飇与纤浪,不教阑入玉轮中。”李贺《梦天》:“玉轮扎露湿团光,鸾相逢桂香 。”

118、玉盘:喻明月。唐 李群玉《中秋君山看月》:“汗浸铺澄碧,朦胧吐玉盘。”苏轼《中秋月》:“暮云收尽溢清寒,银汉无声转玉盘。”

119、玉魄:月亮的别名。唐 春台仙《游春台》:“玉魄东方开,嫦娥逐影来。” 明 何景明《十七夜月思》:“含颦回玉魄,扬采忆娥眉。” 明 王世贞《八月十五夜济宁池亭别子与》:“玉魄斜穿树,金波细溢巵。”

120、玉兔:月的别称。唐 韩琮《春愁诗》“金乌长飞玉兔走,青鬓长青古无有。” 121、玉团:指圆月。明 祝允明《八声甘州·咏月》:“论冬月倍加清耿,与冯夷六花争胜。玉团琼屑交相映,占断了天地澄清。”

122、玉碗:喻圆月。韩愈《昼月》:“玉碗不磨着泥土,青天孔出白石补。”

123、玉羊:月亮别称。南朝 刘孝绰《望月有所思》:“太平之瑞宝鼎,乐协之应玉羊。”

124、圆蟾:月的别称。传说月中有蟾蜍,故称。唐 张碧《美人梳头》:“玉容惊觉浓睡醒,圆蟾挂出妆台表。”宋张先《凤栖梧》:“明日不知花在否?今夜圆蟾,后夜忧风雨。”

125、圆光:月亮。李白《古风》之二:“圆光亏中天,金魄遂沦没。” 明 刘基 《过秦楼》:“圆光易缺,急景难追。”

126、圆蟾:唐 张碧《美人梳头》:“玉容惊觉浓睡醒, 圆蟾挂出妆台表。”

127、圆景:指月亮。三国 魏 曹植《赠徐干》:“圆景光未满,众星粲以繁。” 南朝 宋 谢灵运《南楼中望所迟客》:“圆景早已满,佳人犹未适。” 唐 武元衡《八月十五酬从兄常望月有怀》:“坐爱圆景满,况兹秋夜长。”

128、圆镜:圆形之镜。借指圆月。南朝 梁元帝《玄览赋》:“乍浮圆镜,时泛明珠。”

129、圆魄:指月亮。南朝 梁武帝《拟明月照高楼》:“圆魄当虚闼,清光流思延。” 唐 张乔《对月》诗之一:“圆魄上寒空,皆言四海同。” 宋 刘克庄《念奴娇》:“天风浩动,扫残暑,推上一轮圆魄。”

130、圆舒:圆月。舒, 望舒 ,为月神驾车之神,用为月亮的代称。南朝 梁 萧统《铜博山香炉赋》:“吐圆舒于东岳,匿丹曦于西岭。”

131、圆影:指月。南朝 沈约《应王中丞思远咏月》:“方晖竟户入,圆影隙中来。

132、月桂:月的别称。南朝 梁元帝《漏刻铭》:“宫槐暗合,月桂宵辉。”

133、月轮:指月。庾信《象戏赋》:“月轮新满,日晕重围。”王昌龄《春宫曲》:“昨夜风开露井桃,未央前殿月轮高。”

134、月魄:指月初生或圆而始缺时不明亮的部分,亦泛指月亮。《汉武帝内传》:“致日精得阳光之珠,求月魄获黄水之华。” 李商隐《街西池馆》:“疎帘留月魄,珍簟接烟波。”

135、月子:月亮。子,语助词。宋 赵彥卫《吴中舟师歌》:“月子弯弯照九州,几家欢乐几家愁。”

136、珠轮:喻圆月。唐 刘兼《晚楼寓怀》:“月沉江底珠轮浄,云锁峯头玉叶寒。”

137、珠球:喻明月。清 林则徐《中秋嶰筠尚书招饮沙角炮台眺月有作》:“少焉云敛金波流,夜潮汹涌抛珠球。”

138、坠兔:指落月。传说月中有玉兔,故称。《剪灯馀话·武平灵怪录》:“逡巡间,坠兔收光,远鸡戒晓。”

139、颓魄:残月。《文选·谢惠连<秋怀诗>》:“頽魄不再圆,倾羲无两旦。” 李善 注:“魄,月魄也。”

140、素舒:月的别称。舒指望舒,古代传说中为月亮驾车的仙人。《文选·谢朓<齐敬皇后哀策文>》:“轩曜怀光,素舒伫德。” 李周翰 注:“素舒谓月,亦比后妃也。”

141、素蟾:月的别称。古代传说月中有蟾蜍,故称。唐 黄滔《卷帘》:“緑鬟侍女手纤纤,新捧嫦娥出素蟾。” 宋 张元干《青玉案·筠翁生朝》:“玉钩斜挂,素蟾初满,醉惬浮瓜冷。” 明 屠隆 《彩毫记·渔阳鼙鼓》:“盼红轮西岭,素蟾东麓。” 清 蒋春霖《一枝春·忆兰曲为汪西林赋》:“纹纱素蟾低照,奈姮娥更妒,同心花好。”

142、桂丛:指月宫。 李商隐《和友人戏赠》:“殷勤莫使清香透,牢合金鱼锁桂丛。” 冯浩 注:“桂丛,指月殿。” 清 洪昇《长生殿·重圆》:“听何处奏钧天,想近着桂丛边。”

143、广寒宫:月中仙宫为“广寒宫”。 唐 鲍溶《宿水亭》:“夜深星月伴芙蓉,如在 广寒宫 里宿。”《宣和遗事》前集:“若到 广寒宫 ,须有一万亿。” 清 蒲松龄《聊斋志异·白于玉》:“童导入 广寒宫 ,内以水晶为阶,行人如在镜中。鲍溶《宿水亭》:”夜深星月伴芙蓉,如在广寒宫里宿。

144、桂堂:指月宫。苏轼《八月十七日天竺山送桂花分赠元素》:“月缺霜浓细蕊乾,此花元属桂堂仙。” 清 黄景仁《秋夕》:“桂堂寂寂漏声迟,一种秋怀两地知。”

145、桂宇:指月宫。明 皇甫汸《广寒宫登眺》:“月临疑桂宇,露洒即铜台 。”

146、清虚:指月宫。五代 谭用之《江边秋夕》:“七色花虯一声鹤,几时乘兴上清虚。”

147、冰壶:借指月亮。元稹《献荥阳公》:“冰壶通皓雪,绮树眇晴烟。” 杨万里《中秋前二夕钓雪舟中静坐》诗:“人间何处冰壶是,身在冰壶却道非。” 马致远《青山泪》第三折:“正夕阳天阔暮江迷,倚晴空楚山叠翠,冰壶天上下,云锦树高低。” 明 陈所闻《浪淘沙·中秋同皮元素泛月》曲:“秋色老梧桐,月满遥空。画桥百尺似飞虹。人向冰壶同载酒,细浪轻风。” 清 李基和《戊寅中秋初度月下作》:“谁画雁门今夜里,山川别样贮冰壶。”

148、彩蟾:借指月宫。李商隐《楚宫》:“月姊曾逢下彩蟾,倾城消息隔重帘。” 贺铸《侍香金童》:“三五彩蟾明夜是,屈曲阑干,断肠千里。” 清 洪升《长生殿·闻乐》:“待将天上乐授宫襜,密召芳魂入彩蟾。”

149、玉宫:月宫。李贺《天上谣》:“玉宫桂树花未落,仙妾採香垂珮缨。” 唐 陈陶《殿前生桂树》诗:“仙娥玉宫秋夜明,桂枝拂槛参差琼。”

150、团栾:指圆月。林逋《又咏小梅》诗:“摘索又开三两朵,团栾空绕百千迴。荒邻独映山初尽,晚景相禁雪欲来。”

一、月球的几大疑团 月球来历之谜:现在,人类关于月球的来历,总共提出了三种假说,月球被捕获说、地月同源说和地球割裂说。到现在为止,三种假说都没有获得强有力的依据,因而产生了第四种假说“月球 ” 月球年纪之谜:从月球带回的岩石标本,可据以测定月球的年纪。经剖析发现,与地球上90%年纪最大的岩石比较,月球岩石99%的年纪更长。1973年,国际月球研讨会上曾测定一块月球岩石年纪为53亿岁,而地球上最陈旧的岩石是37亿岁。有些科学家提出,在地球构成之前,月球早已在星际空间构成了。 另外,还有月球环形山构成之谜、月球土壤的年岁比岩石年岁更大之谜、月球受撞击宣布巨响之谜、月球上不锈铁之谜、枯燥的月球上许多水气之谜等。 二、不少文献记载,月亮并非自古就有 ●古代美洲玛雅人留下了极发达的文明,可是在他们的始于大洪水之前的《编年史》中,人们奇怪地发现,里边居然没有关于月亮的记载。 ●距今大约4000年左右,亚历山大里亚大图书馆的第一位馆长在他留下的文献中这样写道:“古时,地球的天空中看不到月亮。” ●《金史·地理志》中记载了一条非常惊人的材料:“太宗天会十一年十五月乙丑,月忽失行而南,顷之复故。”意思是:金太宗天会十一年(公元1133年)五月(公历6月)乙丑日(15日),月亮遽然偏离了运行轨迹,向南而去,不一会,又回到本来的轨迹上。 三、与月亮有关的神话传说 ●我国关于月亮的神话最早载于《山海经》《楚辞》《淮南子》等古籍中。 ●关于月亮,民间流传着许多传说和神话故事。其间有嫦娥奔月、朱元璋抗元起义等故事。 ●传说月亮里有一棵高五百丈的月桂树。汉朝时有个叫吴刚的人,醉心于仙道而不专注学习,被贬到月亮上砍月桂,但月桂随砍随合,后世因而得以见到吴刚在月中无休止采伐月桂的形象。 四、我国古代关于月亮的富有梦想颜色的诗篇 ●夜光何德,死则又育?厥利维何,而顾兔在腹?(屈原《楚辞·天问》) (意思是:月亮具有什么特性,消亡了又再长起?那优点是什么,而育婴一个兔儿在怀里?) ●斫却月中桂,清光应更多。(杜甫《一百五十夜对月》) ●老兔寒蟾泣天色,云楼半开壁斜白。玉轮轧露湿团光,鸾佩相逢桂香陌。(李贺《梦天》) ●可怜今夕月,向何处,去悠悠?是别有人问,那儿才见,光影东头?是天外,空汗漫,但长风浩荡送中秋?飞镜无根谁系?姮娥不嫁谁留?谓经海底问无由,恍惚使人愁。怕万里长鲸,纵横触破,玉殿琼楼。虾蟆故堪浴水,问云何玉兔解沉浮?若道都齐无恙,云何渐如钩?(辛弃疾《木兰花慢》) 五、赏月佳对 ●月月月明,八月月分明分外;山山山秀,巫山山秀秀非常。 ●中秋赏月,天月圆,地月缺;游子思乡,异乡苦,本乡甜。 ●天上月圆,人世月半,月月月圆逢月半;今宵年尾,明日年头,年年年尾接年头。 ●北斗七星,水底连天十四点;南楼一雁,月中带影一双飞。 ●楼高但任云飞过;池小能将月送来。 ●满地花阴风弄影;一亭山色月窥人。 ●水凭冷暖,溪间休寻何处来历,咏曲驻斜晖,湖边景色随人可;月自圆缺,亭畔莫问当年头照,举杯邀今夕,天上嫦娥认我不? 六、月亮的美称与雅号 玉兔、夜光、素娥、冰轮、玉轮、玉蟾、桂魄、蟾蜍、顾兔、婵娟、玉弓、玉桂、玉盘、玉钩、玉镜、冰镜、广寒宫、嫦娥、玉羊等。 七、月球外星文明的传说 ●传说,登上月球的阿姆斯特朗,在和代号休斯敦的指挥中心联络时,俄然吃惊地说:“这些东西大得惊人!天哪!几乎难以置信,我要告诉你们,这里有其他宇宙飞船,它们摆放在火山口的另一侧,他们在月球上,他们正在注视着咱们……”此刻,电讯信号俄然中止。阿姆斯特朗看到了什么? ●1968年12月21日,美国在肯尼迪航天中心向月球发射了第一艘探测飞船,当这艘飞船进入月球轨迹之后,宇航员在100公里高空用望远镜照相机拍照了第一张月球反面相片。许多年后,人们在研讨这些相片的时分意外发现,在火山口中有一个巨大的圆形物体,它非常规矩,不像是天然之物,看上去如同正在着陆或起飞。 ●从“阿波罗”8号开始,10号、11号、16号、17号都曾目睹或拍照过月面不明飞行物的相片,乃至早在1966年,美国的“月球轨迹环形飞行器”2号就发现,在月面上有一些摆放有序的12~23米高的塔状修建物,随后,前苏联的宇宙飞船也发现了这些修建。每年阴历八月十五日,是传统的中秋佳节。这时是一年秋季的中期,所以被称为中秋。在我国的阴历里,一年分为四季,每季又分为孟、仲、季三个部分,因而中秋也称仲秋。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他几个月的满月更圆,更亮堂,所以又叫做“月夕”,“八月节”。此夜,人们仰视天空如玉如盘的朗朗明月,天然会期盼家人聚会。远在异乡的游子,也借此寄予自己对故乡和亲人的怀念之情。所以,中秋又称“团圆节”。 我国公民在古代就有“秋暮夕月”的风俗。夕月,即祭拜月神。到了周代,每逢中秋夜都要举办迎寒和祭月。设大香案,摆上月饼、西瓜、苹果、红枣、李子、葡萄等祭品,其间月饼和西瓜是肯定不能少的。西瓜还要切成莲花状。在月下,将月亮神像放在月亮的那个方向,红烛高燃,全家人顺次拜祭月亮,然后由当家主妇切开团圆月饼。切的人预先算好全家共有多少人,在家的,在外地的,都要算在一同,不能切多也不能切少,大小要相同。 相传古代齐国丑女无盐,幼年时曾忠诚拜月,长大后,以超群品德入宫,但未被宠幸。某年八月十五赏月,皇帝在月光下见到她,觉得她美丽出众,后立她为皇后,中秋拜月由此而来。月中嫦娥,以美貌著称,故少女拜月,愿“貌似嫦娥,面如皓月”。 在唐代,中秋赏月、玩月颇为盛行。在北宋京师。八月十五夜,满城人家,不管贫富长幼,都要穿上成人的衣服,焚香拜月说出愿望,请求月亮神的保佑。南宋,民间以月饼相赠,取团圆之义。有些当地还有舞草龙,砌宝塔等活动。明清以来,中秋节的风俗愈加盛行;许多当地构成了烧斗香、树中秋、点塔灯、放天灯、走月亮、舞火龙等特别风俗。 今日,月下玩耍的风俗,已远没有旧时盛行。但设宴赏月仍很盛行,人们把酒问月,道贺夸姣的日子,或祝远方的亲人健康快乐,和家人“千里共婵娟”。 中秋节的风俗许多,方式也各不相同,但都寄予着人们对日子无限的酷爱和对夸姣日子的神往。 中秋节有悠长的前史,和其它传统节日相同,也是渐渐开展构成的,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,秋天祭月的礼制,早在《周礼》一书中,已有“中秋”一词的记载。后来贵族和文人学士也效法起来,在中秋时节,对着天上又亮又圆一轮皓月,欣赏祭拜,寄予情怀,这种风俗就这样传到民间,构成一个传统的活动,一直到了唐代,这种祭月的风俗更为人们重视,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,《唐书·太宗记》记载有“八月十五中秋节”,这个节日盛行于宋朝,至明清时,已与元旦齐名,成为我国的首要节日之一。 中秋节的传说是非常丰富的,嫦娥奔月,吴刚伐桂,玉兔捣药之类的神话故事流传甚广。 中秋传说之一——嫦娥奔月 相传,远古时分天上有十日一起呈现,晒得庄稼枯死,生灵涂炭,一个名叫后羿的英豪,力大无穷,他怜惜遭受痛苦的大众,登上昆仑山顶,运足神力,摆开神弓,一气射下九个多太阳,并严令最终一个太阳准时起落,为民造福。 后羿因而遭到大众的敬重和敬爱,后羿娶了个美丽仁慈的妻子,名叫嫦娥。后羿除传艺打猎外,终日和妻子在一同,人们都仰慕这对郎才女貌的恩爱夫妻。 不少志士景仰前来投师学艺,心术不正的蓬蒙也混了进来。 一天,后羿到昆仑山访友求道,偶遇由此通过的王母娘娘,便向王母求得一包不死药。听说,服下此药,能立刻升天成仙。然而,后羿舍不得撇下妻子,只好暂时把不死药交给嫦娥收藏。嫦娥将药藏进梳妆台的百宝匣里,不料被小人蓬蒙看见了,他想偷吃不死药自己成仙。 三天后,后羿率众徒外出打猎,心怀鬼胎的蓬蒙伪装患病,留了下来。待后羿率众人走后不久,蓬蒙手持宝剑闯入内宅后院,威胁嫦娥交出不死药。嫦娥知道自己不是蓬蒙的对手,危殆之时她抓住时机,回身翻开百宝匣,拿出不死药一口吞了下去。嫦娥吞下药,身子立时飘离地上、冲出窗口,向天上飞去。因为嫦娥牵挂着老公,便飞落到离人世最近的月亮上成了仙。 傍晚,后羿回到家,侍女们泣诉了白日发作的事。后羿既惊又怒,抽剑去杀恶徒,蓬蒙早逃走了,后羿气得捶胸顿足,痛不欲生,仰视着夜空呼喊爱妻的名字,这时他惊讶地发现,今日的月亮分外洁白亮堂,并且有个晃动的身影酷似嫦娥。他拼命朝月亮追去,可是他追三步,月亮退三步,他退三步,月亮进三步,无论怎样也追不到跟前。 后羿百般无奈,又怀念妻子,只好派人到嫦娥喜爱的后花园里,摆上香案,放上她平时最爱吃的蜜食鲜果,遥祭在月宫里眷恋着自己的嫦娥。大众们闻知嫦娥奔月成仙的消息后,纷繁在月下铺排香案,向仁慈的嫦娥请求吉利安全。 从此,中秋节拜月的风俗在民间传开了。 中秋传说之二——吴刚折桂 关于中秋节还有一个传说:相传月亮上的广寒宫前的桂树成长茂盛,有五百多丈高,下边有一个人常在采伐它,可是每次砍下去之后,被砍的当地又立即合拢了。几千年来,就这样随砍随合,这棵桂树永久也不能被砍光。听说这个砍树的人名叫吴刚,是汉朝西河人,曾跟从仙人修道,到了天界,可是他犯了过错,仙人就把他贬谪到月宫,日日做这种徒劳无功的苦差使,以示惩办。李白诗中有“欲斫月中桂,持为寒者薪”的记载。 中秋传说之三——朱元璋与月饼起义 中秋节吃月饼相传始于元代。其时,华夏广大公民不胜忍耐元朝控制阶级的严酷控制,纷繁起义抗元。朱元璋联合各路反抗力气准备起义。但朝庭官兵搜寻的非常紧密,传递消息非常困难。军师刘伯温便想出一计谋,指令属下把藏有“八月十五夜起义”的纸条藏入饼子里边,再派人分头传送到各地起义军中,告诉他们在八月十五日晚上起义呼应。到了起义的那天,各路义军一齐呼应,起义军如星火燎原。 很快,徐达就攻下元大都,起义成功了。消息传来,朱元璋快乐得连忙传下口谕,在即将来临的中秋节,让整体将士与民同乐,并将当年起兵时以隐秘传递信息的“月饼”,作为季节糕点恩赐群臣。尔后,“月饼”制造越发精密,品种更多,大者如圆盘,成为奉送的佳品。今后中秋节吃月饼的风俗便在民间流传开来。

你知道古人是怎么来认识“月”的吗?
《说文解字诂林》第6960页:“月者,阙也。亏阙也。亦所以补阳之阙也。臣,道也。阴不可抗于阳,臣不可敌于君。故于文阙者为月。日圆月方,其中画纵顺以从上也。上阳也。周圆为君,君德徧(遍)也。德施普也。阙者为臣。才有阙也。臣能集众方以成德。故曰:翕受敷施九德咸事。臣能尽众才,以裨于君,故曰:人之有能有为,使羞其行而国其昌。臣者阙也。”从日月推想君臣,就是一种对应联想的相关推导。
《甲骨文字典》第743页上说:“月亏阙之时较多,故象半月之形以别于日。、、、月又为夜之象征。故卜辞假月为夕,且每以加点与否以别月夕。”。


甲骨文的“月”字写法有两种“


”、“


”见《甲骨文字典》第743页。


”象勃起之形,其与“


”象女人胸奶子的形象相对应。取太阳即太阴之意。与太阴即太阳相对应。更表示阴阳在运转的,不是静止的。


”象女人胸奶子的侧面形象。其与“


”象性交之形。太阳之精不亏,与其对应的是太阴之精有阙。
《说文解字》:“月,阙也。大阴之精。象形。”。太阴之精有阙之形象是月字之范式。


何以见得‘


’象勃起之形?


”象女人胸奶子的侧面形象?
《说文解字诂林》第4451页:“肉篆作‘


’与日月字混。”
《甲骨文字典》第468页的“肉”字甲骨文就与“月”字的字形相同。


《说文解字》:“肉,胾肉。象形。”。祭祀专用大型动物生殖体块是(甲骨文)肉字之范式。
《说文解字诂林》第4451页:“‘


’象胾肉连髀之形。”。屁股附近之肉的形象。生殖体块是最能表示肉的。且具有祭祀祈愿往生的寓意。而“月”为大阴之精。人之生殖器官亦为人之阴处。
当有多个相同的导向。那么这个导向是可以确认的。即“


‘’象勃起之形”。
与肉的差异在于。太阴之精有阙之形象是月之范式。祭祀专用大型动物生殖体块是(甲骨文)肉字之范式。为了有所区别,“肉”作为单字变异写成“


”、“


”。隶变、楷化成“肉”。而“月”作为单字则保持原型。因为两字来自是同一个范式。所以“肉”字作为偏旁却依然保持‘


’的字形,而一般就用“月”来替代。以此来示意两字是出于同一个宪象。只是侧重不同。“月”侧重的是宪象所导向的虚拟概念。“肉”侧重的是宪象所导向的实在实体。虚拟概念对应的是天象,实在实体对应的是身体组织。
推测造字的初期,“月”与“肉”是同一的。但作为单字便有意识地进行了细分成为我们现在所见之“月”与“肉”。但作为偏旁,还是保留了将“肉”字旁的字一般都还使用“月”来作为“肉”字的偏旁。
《释名》:“月,缺也,满则缺也。”。
《易·系辞》:“阴阳之义配日月。”。
《公羊传·庄二十五年注》:“月者,土地之精。”。
《史记·天官书注》:“月者,阴精之宗。”。
《淮南子·天文训》:“水气之精者为月。”
《释名释天》:“月,阙也。满则阙也。”。
《管子白心》:“月,阴也。”。(化物多者莫多于日月注)
《仪礼觐礼》:“月者,太阴之精。”。
《周髀算经下》:“月者,阴之精。譬犹水光。”。
《后汉丁鸿传》:“月者阴精盈毁有常臣之表也。”。
《正字通》:“月,太阴之精配日而夜眀。”。


标签:

责任编辑:娱乐

全网热点